正文 第20章 培養蘭州市中專生寫作能力的寫作教學對策(5)(1 / 2)

由於寫作教學的程式化因素,目前中專生寫作雷同傾向十分嚴重。因此,確定學生寫作學習的主動地位,發展學生的寫作個性,應看作是寫作的重要任務。自辦刊物,使學生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使學生從過去被動接受教師的改評而變成自己主動去參與創作和改評。寫作學習中,學生處於這種主動的地位,才能有選擇地吸收他人的長處,並有所突破和發展,真正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能和個性。同時,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操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極大的發展。

第六加強寫作課外指導

2000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規定,中專階段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引導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個性特長,形成健全人格”。顯然,一堂課、一本書、一支粉筆、一麵黑板的傳統方式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目前,在中專整體課程結構還不可能有大的變革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開設寫作選修課,加強寫作課外指導,以實現教學目的。為此,有必要將語文課程分為由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三個板塊組成的課程框架結構,壓縮必修課時,增設選修課、活動課。選修課的內容可根據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這樣做,既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麵,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但同時對教師帶來極大的挑戰,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為語文教師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和成才的機遇。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下列方法:

一、開設寫作選修課

課外寫作是課內寫作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是將課內寫作引向廣闊社會的擴展和延伸。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課外開設寫作選修課。課時一學期可初步定為10~20課時。通過選修課,向有興趣的學生逐步講授“寫作學”及相關理論,從而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終提高寫作能力。

二、開展課外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指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定向摘抄和隨興采集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課外閱讀,廣泛涉獵各類讀物,養成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的習慣,並善於利用網絡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堅持收集摘抄書報資料,堅持記讀書筆記,使他們養成多讀多記的好習慣。同時,要教給學生其他積累材料的方法,如摘抄的格式和歸類,專題積累的分類,卡片的使用等。

其次,教師必須鼓勵中專生多讀。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參照國內一些著名學者的教學、治學經驗,開出了《中專生應讀書目》,倡導學生對這些書“會讀、勤讀、用心地讀”。我主要參照199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必讀手冊》,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其中中外名著共58種。另外也推薦了一些當代優秀作家及其作品,如餘秋雨、賈平凹、季羨林、鐵凝、餘光中、席慕蓉等人的作品;同時,也推薦當代名牌期刊,如《讀者》、《青年文摘》、《星星詩刊》、《作品與爭鳴》、《中專生》等。

再次,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進行寫作,隨時記下自己的讀後感,鼓勵學生寫隨筆,每周寫一篇或多篇,文體自己定,文題自己選,或發鴻篇巨論,或抒心曲寫片段,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寫作習慣養成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自然得到提高。

三、在校內大型文藝刊物上練筆

我校有兩種大型學生自辦文藝刊物——《晨曦》與《原子》,我擔任這兩大刊物的顧問,在課餘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協助學生辦刊。“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校刊成了學生最好的練筆之處。在重要日,如植樹、青年、建黨、國慶、“一二·九”運動、元旦等來臨之時,我們往往會在全校組織征文,極大地鼓勵並鍛煉了學生。

同時,我們將優秀的文章向適當的刊物推薦,也推薦給電台、電視台等傳媒,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我校學生如吳虎、馬劉海、王芊、王宏、黃少華等同學的作文,均被收入了《中專生習作選》;還有很多同學的作品除了經常在我省交通係統唯一公開發行的刊物《甘肅交通報》上發表外,還在其他刊物上發表,極大地鼓舞了學生。

第七重視應用文教學

中專語文教學和普通高中相比,最大的區別是加強了應用文教學的力度。中專語文教材前後共有五次較大的變動,但不論怎樣變動,應用文教學所占比重一直未變。1994年統編的中專語文教材(各專業通用)的編寫原則就是“整體優化,培養智能,以適應各類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應用文教學在三個學期的中專語文教學中,比例占到三分之一,共有75個課時(三學期總課時為224),以期達到培養各類專業所需要的中等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市場人才競爭的需要。因此,培養中專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就成了中專語文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