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才四十開外,但常年辛苦的勞作使她的背已微駝起來,頭發也有多半變白了。風沙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她的皮膚變得幹燥,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一雙曾經明亮的眼睛也因勞累而困倦不堪。最讓人忘不了的是她的雙手,那雙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通過反複修改,學生的寫作水平便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表格式評改
寫作的評價是一種連續性的評價,而不是總結性的評價。我們以往的寫作評價基本上都是文字敘述性的。如何打破常規有新的突破呢?我設計了中專生寫作評價試用表格,改變了以往單純是老師進行文字敘述性的寫作評價形式。我把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敘述內容、語句表達、結構等作為評價的內容,並設計了不同等級的評價標準。一開始,在中專生評價寫作時,對評價的每一項內容,我都逐一進行指導,並舉相應的例子進行說明。在老師的指導下,中專生寫作興趣很濃,在評價時一絲不苟。在這裏,他們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是評價的參與者。通過一年的實踐,他們的寫作能力,尤其是修改、鑒賞作品的能力得到極大地提高。
運用表格進行評價,可操作性強。但在操作中,我也發現表格中的不足,於是加以改進。我在“選材”這一內容的評價標準欄裏又新增添了“新穎”這一內容,又將“立意”這一內容單獨拿出作為一個評價內容,還新增了“我想對你說”這一內容。這樣中專生就可以在這裏與同學進行交流。隨著評價表格的不斷完善,學生寫作評價表格也就應運而生。評價方式的轉變,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專生習作的興趣提高了,自能寫作的能力增強了,師生都從中受益。
5.強調教師批改的重要性
上麵,我們關注培養中專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並不是一味否定教師評改,相反,我們更應強調教師批改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批改要有針對性,應講求實效,擯棄過去那種“精批細致,有錯必改”的被動局麵。批改應緊扣本次寫作訓練的目標要求,突出一兩個批改重點,增強針對性,講求實效批改。
其次,教師應多批少改。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取得進步並對更高的目標“有盼頭”的時候,會更加努力,產生前進的更大的內驅力。對學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責備,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盡量保持其原貌,切忌把自己的意見增加給學生。對學生作文大刪大改,使原文麵目全非,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盡量少改或不改。
最後,教師應寫好作文批語。教師的評語要體現激勵功能和指導性,並伴有感情。激勵是中專生向上的動力,中專生寫作中的每一進步、每一優點都應得到鼓勵。“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於寫作也應該不以“完文”為要求。我們要求中專生的寫作寫出真情實感,那麼教師的評語也應讓中專生聽到教師心聲,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潛移默化。因此,寫作批改是師生之間心靈的對話。學生對教師的批語,最關心的往往並不是技巧的指導,得失優劣的評價,而是頗費心思地從評語的字裏行間窺察教師對自己的態度。我在教學中深有體會:一位農村同學的作文中對自己的母親和家庭頗有“微詞”,因為母親到學校來看他,他卻覺得“拿不出手”。我寫道:“從文中可以看出,你的母親她善良、勤勞,她對子女和家庭充滿了愛。在這樣一個雪天,她長途跋涉三十裏地到學校給你背來幹糧,風雪迷漫了她的雙眼,不難想像,她曾摔倒過多少次,可每一次她都頑強地站起來,因為她在風雪中隻有一個念頭——不能讓兒子餓著……,我為你擁有一位這樣偉大堅強的母親而自豪,你認為呢?”後來,這位同學臨畢業時向我道別說:“王老師,謝謝您。您讓我明白了一個真理,我想我會做一個好人,也會是一個好兒子。”
又有一次,一位叫李勇的同學在文中流露出宏圖大誌,我便馬上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激勵他。這樣的批語往往可感染學生,使他們更加努力奮發。朱永寧在文中流露出對腐敗的深深擔憂,我便寫道:“你是你們班能思考的人之一,將來定會出人頭地”;有些同學觀察細微,我便用:“真正觀察入微,你肯定是生活的有心人”來鼓勵他;有位同學模仿《天山景物記》的結構寫出了《崆峒山景物記》,我說道:“你能模仿範文的結構與語言,實在難能可貴,今後多努力”;對一位愛讀書的同學,我寫道:“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有些同學寫作水平差,但文中隻要有一兩句閃光的語言,我更是加以激勵。
6.師生共同交流評改
在語文課程評價的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中專生的自我評價與中專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這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專生的語文能力,更有利於促進中專生自主學習,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麵提高中專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