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培養蘭州市中專生寫作能力的寫作教學對策(1)(3 / 3)

3.寫作能力

寫作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最起碼的要求,教師的寫作能力直接影響到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有的教師講起寫作,在理論上頭頭是道,但由於自己不會寫,所以隻能玩“空手道”,對學生的指導隻能隔靴搔癢,根本無法具體和深入。同時,由於自己寫作能力不夠,經驗教訓無法總結交流,教學工作不能及時反思,阻礙了自己向高深層次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要有相應的寫作經驗,要有較高的寫作素質,能寫基本的常見文體的文章,還能寫研究性的、評論性的文章,甚至能寫文學作品。因為,“教師要指導寫作,不能空講些作法,一定要有寫作的切實經驗,才能隨機應變,給學生真正有益的幫助。”葉老又說:“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教師自己經常動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麼,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經常動動筆,用比喻的說法說,就是‘下水’。”葉老非常讚成“教師下水”,“教師下水”作文,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師本身的寫作水平,而且能對學生作文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激勵作用。語文教師不會寫“下水作文”是作文教學長期失敗的後遺症。“不會遊泳的遊泳教練”是滑稽的。同樣,不會寫“下水作文”的語文教師又怎能教會學生作文呢?學寫“下水作文”是悟道的需要,也是作文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必備要求。你“下水”了,才能感悟到作文的奧秘,才能將作文的規律很感性地傳達給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你所說的“道”,才能破解學生作文中遇到的困惑點、疑難點、關點。比如,語言的組織與運用,從另一角度也可說是描寫。如果你寫“下水作文”碰到描寫這個問題,你就會去研究。如果問題解決了,你就悟到了“道”,就能夠傳授給學生了。經驗告訴我們:教師不寫下水作文沒有悟道卻要教學生作文是件悲哀的事。

4.書寫技能

漢字是豐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文化的主要載體。從學科方麵看,漢字書寫本身就是語文素養和語文習慣的內容。寫好字,是語文學習的範疇;教好寫字,則是語文教師的職責。從個人角度看,一手漂亮的字,會使教師魅力無限,激發出學生的親師之情。

5.電教技能

掌握現代化功能各異的教學設備如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網絡等操作手段,這將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新切入點,它將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乃至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學術素質,提出嚴峻的挑戰;它將有力地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轉型,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能力。采用多媒體手段,能加速信息的傳遞,提高信息的質量,可以突破和超越傳統的思維模式,引起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深層變革。我們要運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教育技術來更新對學生的教育和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另外,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還應該養成上網的習慣,在網上閱讀,獲取信息;在網上寫作,表達思想、與人溝通。足不出戶,我們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裏,我們的內蘊也會借此而豐富起來。

6.教學能力

(1)課前備課能力

備課對語文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語文教師必須花大力氣深入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不光是備知識,也是備學生、備方法,使一切問題在課前都有明確的答案,做到胸有成竹,滿懷把握地去上課。對於新課文,必須讀熟、讀透、深入眩掘,獲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對於熟悉的課文,也應重新鑽研,孜孜探討,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才能藝術地處理教材,富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2)課堂調控能力

這裏的調控能力包括對課堂學生注意力的調控。教師要善於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誘導他們不斷探索的願望,幫助他們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師也要善於調控自己的情緒和教態。課堂上難免出現一些偶發事件,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進行機智、巧妙地處理,使課堂教學朝著教師設想的方向繼續前進,這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良好的教學秩序是相當重要的。因而一個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更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

7.教改、教研能力

語文教師不但要掌握教學藝術,還要有善於改革、勇於創新的決心和勇氣,積極地進行語文教學改革。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語文教改的動態,還要了解曆史上語文教改的成功經驗以及國外語文教改的先進做法,汲取成功的語文教改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積極摸索語文教改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