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硬的專業素質
(一)淵博的基礎知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早在我國古代的《中庸》中就說過:“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把“博學”置於首位,可見博學之重要。
現行中專語文教材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許多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麵的知識。如文天祥的《後序》,涉及宋元之際的曆史、地理知識;白居易的《琵琶行》,充滿了音樂情調等。在說明文中,有的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有的還涉及到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等。再加上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新興科學的不斷崛起,文理學科的滲透更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極為豐富、廣泛的教學內容,也向語文教師的知識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這些特點,新時代要求語文教師必須一專多能。不僅要熟悉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博覽群書,成為語文學科的“專家”;同時要了解和熟悉社會科學領域多方麵的知識,廣泛涉獵曆史、哲學、美學,還要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以便用來解釋語文教學中所遇到的自然科學的內容。
當然,語文教育明顯的人文性特征,決定了語文教師的文化知識仍是以人文類為主,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應用,今後語文教師勢必也要更多地關注現代科學知識,以適應學科本身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二)精深的專業知識
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要向學生正確地傳授語文知識,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係統的專業知識。從中專語文教材內容構成的因素看,僅語文基礎知識,就涉及到高等師範院校中文係的語言學、文章學、寫作學、美學等方麵的知識內容。語文教師知識越豐富,對事物、問題和教材的理解就越深入,就能從中提取精華傳授給學生,並能運用自如,進行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教育,出色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說:“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師業務水平高,講讀課教得好,作文課指導得好,批改得好,學生自能日有進益。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我以為是文教科之重要工作。”
因此,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語文專業素質,是形成語文教師素質的基礎。語文學科的知識性決定了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文學知識、語言文字教學理論的修養,以廣博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傳神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以先進的理論指導教學的實踐,從而達到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技能的目的。
(三)過硬的教學能力
1.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勞動的特殊工具,是傳遞知識和影響學生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都要依靠語言來完成,而語文教師又是進行語言文字教學的,語言就顯得更為重要。語文教師的口語表達必須清楚、準確、簡練、生動,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講究語言藝術。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鍛煉,不但要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要力爭做到遣詞準確,句式規範,語句優美、形象,富有一定的啟發性、感召力。教學語言還應精煉傳神,體現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而且把這種美融入教學的情景中。從聲音上發揮語文教師的個性優勢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有時是製作精良的錄音帶無法比擬的。
語文教師既要能朗讀示範,還要能速讀涉獵,又要能精讀深究。語文教師示範性的朗讀,聲情並茂,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語言感情色彩、文章的神韻氣勢,都有重要作用。其中的速讀、精讀,對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素質,更新知識,開拓視野,保證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紮紮實實地練好讀的能力的基本功。
2.閱讀能力
葉老認為:“教師增加本錢,最為切要。所謂本錢,一為善讀,一為善寫,二者實相關而不可割分。……而除課本之外,經常認真看書讀報,熟悉閱讀之道,是亦添本錢也,……唯有教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漸進於善讀善寫。”葉老所說的“本錢”,實則就是教師的素質。語文教師閱讀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其教學水平的高低。語文教師必須多讀、善讀,廣泛涉獵語文專業及其他學科的內容,做到知識豐富、廣搏。所以,“唯有教師善於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讀書。隻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者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
語文教師除要多讀外,還要會讀,掌握讀書的多種方法,並且具有欣賞能力、審美能力、評價能力。閱讀的方法很多,如跳讀、速讀、略讀、精讀、研讀等,教師不但要自己會應用,還要能熟練掌握,教會學生,並且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欣賞能力、審美能力、評價能力。教師有較高的閱讀素質,才可能教會學生閱讀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