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素質
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更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師應有與其他學科教師截然不同的或更為鮮明的人格特征。
“所謂素質,就是人在從事活動前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較為內在的、較為基本的那些品質。”“人的素質是指人的品質、質量,是在素質基礎上的人的發展總水平,是人的諸種屬性的綜合,是由多種品質構成的整體結構。”《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於漪教師也有句名言:“語文教育的質量說到底是語文教師的質量,語文教育發展得如何關鍵在語文教師自我發展得如何”,也就是說教育的質量取決於教師素質,語文教學的質量取決於語文教師。作為新世紀的中專語文教師,麵臨新的挑戰,要適應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提高中專語文教學的效率,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也就是較為穩定的、較為內在的、較為基本的多種品質構成的整體結構。那麼,一名現代中專語文教師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一、良好的道德素質
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教師是人才的哺育者。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這就要求作為育人者的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意誌品質和健全的人格。隻有這樣,才能通過自身榜樣的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成為學生的楷模,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曆史使命。
(一)正確的政治方向
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政治方向。語文教師首先要學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好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學好時事政治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在各項語文教育活動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方向,充分發揮語文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同時,語文教師必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熱愛祖國是其思想品德素質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也是熱愛和獻身教育事業的強大動力和基礎。
(二)崇高的敬業精神
語文教師要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以獻身教育事業為榮。我們不應該隻把教師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而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全心全意地做好教育工作,把他作為為之終生奮鬥的事業。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必須有恒心、有耐心,有“當一輩子教師,教一輩子書”的心理準備,有奉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有勇於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忍受最大自我犧牲的忘我鬥誌。具有了這種職業理想,是成為一位優秀語文教師的先決條件。
(三)熱愛學生
熱愛全體學生是教師心靈美的主要表現,是教師最基本的行動準則。對學生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語文教師更要植根於愛的土壤,把自己最真誠的愛,獻給教育,獻給學生。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語文教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道德品質的具體體現。
二、紮實的教育理論素質
教育理論源於教育實踐,它反映了人們對教育的本質、規律的認識,又用以指導教育實踐,使實踐成為合乎科學規律的活動。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是與他的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好的教育理論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教育精神,用這種精神作為教育實際工作者的精神,便可憑借被激發與獲得的教育智慧與教育精神自由地創造性地進行自己的教育實踐。教師的教育觀念正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主體認識以及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認識,它直接影響教師的社會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教育、教學行為。
語文教師要搞好語文教學,是離不開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有較高的理論素質,特別是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質。要認真學習、研究教育理論。對我國的傳統教育理論,要采取科學分析的方法,吸取其精華,批判地繼承;對我國的現代教育理論和經驗,要深入鑽研,積極借鑒,結合實際,靈活應用。同時,要認真學習、研究外國的教育理論。對國外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要仔細分析研究,“洋為中用”,用以充實我們自己的理論寶庫。葉聖陶、呂叔湘、張誌公三位語文教育大家,“他們都善於從國外一些教育家、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那裏汲取進步的理論觀點,用以豐富、完善我們的漢語文教育體係。”我們語文教師,更應認真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另外,還要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教學論、教育心理學、比較教育學、中外教育史、教育統計學、中國語文教育學、中專語文教學法等有關理論知識,學習現代科學中的信息論、控製論、係統論的原理,並且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明確新時期教育的性質、任務和特點。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理論素質,這是形成語文教師素質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