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規劃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市十分重視交通運輸的發展,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南京市的城市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城市道路網和先進的交通管理設施,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環境。
(1)已建設完成較先進的交通控製係統
南京市已建設完成的交通控製係統實現了東區、中區、南區、北區聯網控製,交通監控覆蓋全市;研製開發自適應控製、自動檢測係統,實施交通信號集成;優化信號配時,建成區主幹道全部實施“綠波帶”交通控製;開發交通預警管理係統,實現信號控製和監控係統的協調一致,提高交通控製係統的實用性和先進性。
(2)多相位、電子警察、交通輔助信號燈等交通科技的推廣應用
到2002年底,全市交通信號燈總數達到450處,多相位信號燈300處,輔助信號燈100處,數碼“電子警察”350處,行人過街燈150處,其中行人觸摸燈80處,倒計時器450處。
(3)完善的主幹道誘導顯示係統
在位於南京中心區域的鼓樓地區、新街口地區和主要幹道上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顯示係統,全市已建成19套大型交通誘導顯示屏,建成新街口地區停車誘導係統,充分利用主幹道電子誘導屏,及時顯示停車泊位數,方便駕駛員就近選擇停車。
(4)光纖主幹網建設和圖像數字化建設
南京市已建成滬寧、二橋高速、八大隊、一大隊伊村中隊、五縣大隊、六合高速大隊、機場高速大隊光纖主幹網,建立數字化交通管理,研製開發交通管理電子警務、政務係統。
(5)形成了完善的道路交通監控係統
電視監控達到120路,信號監控(麵控)55個路口,監控覆蓋麵積85平方公裏。監控指揮中心由6個子係統發展到10個子係統,包括電視監控、交通信號控製、電子誘導、閉路電視、視頻,以及有線無線通訊係統、GIS、UT、卡口監控、電子警察等。目前正在開發違章車視頻檢測處理和無線移動式傳輸係統等新產品。
9.2.2 南京市ITS規劃目標
①構建高效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案。
②提高交通設施和交通運輸網絡的效率。
③為交通運輸規劃部門和管理部門提供信息化的決策支持手段。
④提高對交通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增強出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⑤提高交通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
9.2.3 南京市ITS需求分析
9.2.3.1 南京市急需解決的城市交通問題
南京市曆史悠久,過去的城市布局與規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人均道路麵積在同類城市中尚處於中等水平。南京市的機動車擁有量和出行量正處於迅速增長過程中,但是路網飽和度已很高。道路網存在著密度低、次幹道和支路少等結構性缺陷。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1)跨區域的交通問題
近年來,南京的城市框架迅速拉開,舊城區的人口和工業正逐步向周圍城區疏散轉移。這既為第三產業騰出了發展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條件,但造成的居住與就業之間的分離現象卻比較突出。上下班高峰期中心片區與外圍幾個片區間的潮汐式交通比以前更為明顯,中心區與外圍片區間由於受城牆、秦淮河、鐵路等阻隔,而造成的瓶頸問題也就更為突出。
(2)中心區域交通問題
新街口是南京最著名的商業區,但是城市機動車主幹道布局與城市中心區土地利用性質布局在新街口疊加在一起,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機動車交通穿行,穿行交通流與中心區自身強大的向心交通混在一起,交通環境惡化,影響了中心區正常功能的發揮。問題突出表現在:
①道路使用功能混亂,使中心區機、非混行嚴重,交通秩序混亂。道路按其功能可分為生活性幹道和交通性幹道兩大類,而中心區的道路卻具有生活性和交通性的雙重功能。
②道路網主、次、支路比例結構不合理,現有的道路和交叉口規劃設計標準低,使整體道路網通行能力低下;此外,道路使用功能不合理,又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③中心區道路主、次、支路級配合不合理,道路規劃設計標準偏低。
④交叉口通行能力普遍低下,與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導致整體道路網通行能力低下。
(3)交通管理中的問題
南京交通運輸管理手段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現代化水平,管理係統的建設也逐漸朝著科學化、係統化的方向發展,然而目前所建立的管理係統,其作用大部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交通參與者與交通管理者之間、係統與係統之間仍無法做到信息的互相傳遞與共享。交通信息服務現代化水平較低,交通信息管理較為落後,全市沒有建立橫跨各相關行業的統一信息平台。缺少能對全市交通狀況進行全麵監視、控製的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全麵監視、控製和管理城市交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不同程度上製約了交通管理科學化的進程。
在運輸係統的協調性方麵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城市內的交通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間銜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乘客換乘的方便與否。便利的換乘係統是形成快速交通的必要條件,但由於交通信息的不完善,致使出行者不能及時、準確地獲取換乘信息,既增加了出行的盲目性,降低了交通效率,又使得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4)運行組織中的問題
交通阻塞在一些路段上還是比較嚴重。城市內部交通組織的不科學,交通信息服務的不完善,使得大部分的交通流量集中在少數的幾條主幹道上,加重了主幹道的交通壓力,在高峰期和遇到突發事故時易導致交通阻塞。
由於城市交通管理的信息實時性較差,致使交通出行者的出行代價高、效率低,如機動車特別是非本地的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常因為缺乏出行前、出行中關於目的地的可靠信息而進行不合理地繞行,不僅增加了交通的不便性,還造成了時間和經濟上的浪費,而且也加重了對交通係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