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通過科學分析或判斷確定的指標。任何一項活動的開展,都要受到一定範圍內,事物變化發展規律的製約,符合事物變化發展規律的分析或判斷,就是科學的判斷。在區域ITS戰略評價中,有很多因素是政策、法律以及公眾反映中未涉及的領域,這就要求評價者依靠科學的分析或判斷,找出合適的指標,描述它們對區域ITS戰略的影響。
(2)依據指標的定量化程度來劃分
①定性指標。由於戰略本身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以及戰略評價的宏觀性和超前性,決定了區域ITS戰略評價的指標中有很多是無法量化的指標,或者是量化工作受到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技術條件等諸多因素的製約而無法開展,這時就需要引入一些“描述性”的指標,來說明ITS戰略評價所涉及的某一領域中某一層麵問題的屬性。
②定性描述與定量描述相結合的指標,也稱半定量指標。是指無法直接定量的標識、測度,但可以通過相關的數學分析方法,如主觀評判法、層次分析法、灰色關聯分析法、灰色聚類法、模糊貼近度等方法,來識別眾多影響因素中,相對重要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並利用數值來表示。這類指標一般由具體指標、數值、數值所代表的涵義3部分組成。半定量指標盡管在評價基準等數值的確定中仍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但相比定性指標而言,其可操作性大大增強。
③定量指標。定量指標是可直接借助數值來表示的指標。在ITS戰略評價指標體係中,定量化的程度與指標在整個體係中的位置有關,通常情況下,層次越高的指標,定量化的程度越低;此外,不同子係統的特征不同,評價指標定量化的程度也不同,如社會、環境領域,定性的評價指標較多,而經濟、技術領域定量化的指標較多。
7.4.5.3 指標設置原則
在ITS戰略評價中,設置的評價指標體係要能夠反映戰略經濟環境複合係統的狀態變化特征。由於戰略評價涉及的層次眾多,子係統或各要素之間又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設置的評價指標除了要滿足科學性、完備性、獨立性、可操作性等指標構建的一般原則外,還應滿足層次性、多樣性、動態性和相對穩定性的要求。
(1)層次性原則
由於ITS戰略評價研究的對象具有複雜的層次結構,也就要求戰略評價體係應有鮮明的層次結構,能夠反映戰略在不同層次上的影響。
(2)多樣性原則
由於戰略評價的先導性和不可確定性,決定了在ITS戰略評價中不可能完全用定量指標去量測評價所涉及的各個方麵,在評價指標的類型選擇上,應既有定量指標,又有定性指標;既有價值型指標,又有實物型指標,從而滿足不同範圍、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ITS戰略影響的測度。
(3)相對穩定性和動態性結合的原則
戰略從製定到實施是不斷決策的過程,各個階段的具體情況會隨著國家政策及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就要求選擇的評價指標要適時修正,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需求;此外,不同階段的ITS戰略評價應有可比性和延續性,這就要求評價指標應有相對穩定性。
7.4.5.4 指標的篩選方法
在選擇ITS戰略評價的指標時,應在戰略影響識別的基礎上,結合戰略分析和區域ITS實際調研情況,同時借鑒國內外在其他相關領域戰略評價及ITS項目評價的指標設置方法,從原始數據中篩選出評價信息;而後通過理論分析、專家谘詢、公眾參與等手段初步確定區域ITS戰略評價指標,並用這些指標對ITS計劃、規劃可能對區域社會、經濟、環境等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預測;此外,在評價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補充、調整、完善現有的指標,最終形成完善的區域ITS戰略評價指標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