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如來有肉眼,如肉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肉眼,這是沉溺於現實人生之中的世俗智慧,所見的是自我和自我以外的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差別,是眼、耳、鼻、舌、身的種種分別,種種境界,是複雜世間的人性網絡,是洞明世間人情的狡黠,是分別之心,是分別之智,是現實人生之所以為現實的自我設計,是口頭上為社會骨子裏為自我的學間,是為自我營造墳墓的“新工具”(培根語),是維護差別而建立的種種秩序的詭計,是一切以自私為歸宿的世間的智慧。

肉眼上印著錢孔;

肉眼上印著情人;

肉眼的快樂在於一切世俗的占有與掠奪。

從生到死,肉眼是人類一切誘惑的真實見證,也是人類一切苦難的淵藪。

佛陀是大徹大悟之人。然而佛陀有肉眼,如肉眼本能存在的那樣。有肉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佛陀有肉眼,然後才能自覺。佛陀首先必須看到世間的差別,人類的種種誘惑及其苦難,然後才能有超越苦難的法眼乃至佛眼。所以說,佛陀有肉眼。佛陀在現實人生之中;現實人生的一切感覺感情和感應,佛陀都有。佛陀之所以能超越世俗,正是因為他在世俗之中,佛陀之所以有出世間的天眼,正是因為他有世間的肉眼。肉眼所見,佛陀悉見,肉眼所惑,佛陀悉知。必須先有世間的智慧,然後才能有出世間的智慧乃至超出世間與出世間的智慧。佛陀有肉眼,佛陀和世界上的所有人一樣。然後佛陀還超越肉眼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陀和世界上的所有人又不一樣。最偉大的人不在眾生之上,而在眾生之中,又能俯瞰眾生。般苦的智慧也不在世俗智慧之上,而在世俗的智慧之中,又能俯瞰世俗的智慧。最高的自覺正是建立在肉眼——世俗智慧之上。

佛陀有肉眼,如肉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須菩提,如來有天眼嗎——這象征著什麼?”

“世尊,如來有天眼,如天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天眼,這是既在世俗之中又超出世俗之外的天人合一的智慧,天眼所見的不是世間的快樂,而是出世間的快樂;不是世間的幸福,而是出世間的幸福。

在現實人生的恩愛之中,而心靈不流逸於淫邪,澄瑩生明如比鄰日月之光輝,所見是四天王天。

努力擺脫現實人生的苟合,兢兢以求天人合一的極樂世界,心靈朗然如超越日月之光輝,所見是切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澹泊虛無,寧靜寂樂,心靈燦爛澄明如自有日月,即使在寂黑的夜裏也不致子迷失道路,即使在汙濁之中也不會隨波逐臭,所見是夜摩天。

仿佛時間已經凝結,雖然塵世的感覺尚觸境而生,而心靈沒有違離與宇宙無限交融的理想,因而遠離世間的種種災難,所見是兜率陀天。

雖受現實原則的支配,卻不受現實欲望的束縛,所作所為,寂然無欲,對現實人生的快樂如同嚼蠟,所見是化樂天。

雖行遊於現實人生之中,卻沒有現實人生的意識,流離現實人生的所作所為之中,超然於現實人生之外,所謂出神入化,不為鐐銬羈糜,所見是他化自在天。

不執著於癡愛,超越現實人生的種種癡迷,身心妙圓,威儀無缺,如太陽之圓滿,一切苦惱都無損心靈的寧靜,所見是初禪天。

渾然與天地一體,心靈澄澈寂靜,熠熠生輝,照耀無窮無邊眾生,如太陽之光普照萬類,雖然未進入大徹大悟的“三摩地”,然而清靜的心靈降伏“有漏”而成“無漏”之智,一切憂鬱都無依於無漏的心靈,所見是二禪天。

兢兢以求無限圓滿,通寂滅之樂,清靜無為;心靈洞開融入無限之中,成寂滅之樂;心靈與宇宙無限交融,圓滿而寂靜,歸寂滅之樂。心靈在禪定之中獲得無窮的快樂,所見是三禪天。

人與宇宙似交融,似非交融,無所謂苦,亦無所謂樂,於苦樂之外生無限福德,結無量善果,心靈寂然不動(雖然尚未徹底地寂然不動),一切現實人生的苦樂,都不能擾亂寂然不動的心靈,所見是四禪天。

佛陀有天眼,如天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須菩提,如來有慧眼嗎—這象征著什麼?”

“世尊,如來有慧眼,如慧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慧眼,這是返觀內照,見自性即是佛性,自心即是菩提的智慧。

內觀我們生命中的至靈之物——即心是佛!

內省我們生命中的至善之情—有情含諸種,無情花不生。

內悟我們生命中的至真之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慧眼所見西方不在西方,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淨土不是淨土,在我們心靈的寂靜之中。

韋璩刺史曾問六祖惠能:“大師,弟子常常聽到僧俗念阿彌陀佛,誓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這些僧俗能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惠能說:“佛陀在舍衛城中說法時,曾說到西方引化的經文。西方極樂世界,分明此去不遠。但是,如果說客觀世界有所謂實在的西方極樂世界的話,則遠離十萬八千裏……所以佛說,心靈清淨,即是佛土清淨。譬如你是東方人如果自心不清淨,自然無罪,又譬如你是西方人,如果自心清淨,仍然有想。東方人造罪可以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哪裏呢?”

迷則佛是眾生,覺則眾生是佛。慧眼所見,沒有東方西方,沒有偉大渺小,沒有神聖與凡俗。

慈悲,即是觀音;

喜舍,名為勢至;

能淨,即釋迦;

平直.是佛陀。

愚蠢之人,終日碌碌,求身外的西方極樂世界,不知西方就在身心之中,就是因為沒有慧眼,以致於雖有成就佛道之心,卻永遠不能擺脫現實人生的苦難。且聽六祖惠能的忠告:“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目前。”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壇經疑問品》)

用你般若的明燈,照徹你生命的歸途;用你智慧的舟輯,載渡你生命之孤旅;用你智慧的寶劍,斬斷你生命中的邪迷在你生命的每一個十字路口,都有一盞燈,如母親的眼睛且又充滿佛陀的無限悲心,指示你前進的路。

佛陀有慧眼,如慧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須菩提,如來有法眼嗎——這象征著什麼?”

“世尊,如來有法眼,如法眼本然存在的那樣。”

法眼,這是照見法身充滿三界,無形無相,且所有的佛法即非佛法的空無智慧。

法眼所見,一切法都是佛法。

法眼所見,一切法即非佛法。

法眼所見,大千世界盡是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