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林雁:包容和愛孩子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母愛(3 / 3)

後來,媽媽和鄰居谘詢,朋友谘詢,和專家谘詢,也看了很多的資料。冬妮,你可知道,最近媽媽才突然明白,真正的母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最近,媽媽在網上看到一個出外打工的母親千裏尋子的故事,有心理專家點評說:“她在感動自己,並實現自己是好母親的願望。這樣的母親對孩子來說,是一生要償還的債務。”

我就想,媽媽對你的愛,是不是已經成了沉重的負擔呢?

最近,媽媽看到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說:“愛不光是給予,它是合理的給和不給;是合理的讚美和合理的批評;它是合理的爭執、對立、鼓勵、敦促、安慰。所謂合理,是一種判斷,不能隻憑直覺,必須經過思考和有時不怎麼愉快的取舍決定。”

也許,媽媽以前跟你溝通的方式並不是對等的,媽媽隻是簡單粗暴地把“想你要”替代了“你想要”,並沒有聽到你內心的聲音。也許,那無數讓你無法拒絕的好意,並沒有讓你學會辨別和選擇,並沒有為你帶來獨立的思考力和獨立的人格,反而成了對你精神生命的扼殺?

媽媽從沒想到:愛,有時也會成為一種傷害。

直到後來我和好朋友聊起這件事,才隱約想通了一個道理:別要求女兒太多,包容和愛孩子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母愛。

媽媽把這句話放在了手機的屏保上。其實,有愛,有信任,有尊重,這樣的母女關係,也許才更健康吧。

親愛的女兒,考上大學的那天,你像出籠的鳥兒,離開了媽媽。

媽媽終於發現,你變得更有主見了。是的,你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這是媽媽必須麵對的現實,雖然有點兒殘酷,但媽媽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陪著你,你必然自己會長大。媽媽很清醒。

這一刻開始,讓我們重新開始做最親的母女,好嗎?

這一刻開始,媽媽要學會盡我所能的,信任你的能力;這就意味著,你必須了解今後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要考慮的都不是別辜負媽媽,而是別辜負自己。你懂嗎?

這一刻開始,媽媽要學會盡我所能的,尊重你的決定;這就意味著,你必須獨立作出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你懂嗎?

親愛的女兒,媽媽希望你是自由的,像鳥兒那樣的自由……但你還需要知道:自由是需要自律的。媽媽永遠愛你,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避風的港灣。飛累了的時候,請你到媽媽的枝頭,歇歇腳,唱唱歌,好嗎?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媽媽是聽著這樣的話闖出來的,一步一個腳印,心裏才覺得踏實。也許假以時日,你也會擁有這樣一片自己的天空。

曾幾何時,媽媽心裏一直把與女兒在一起生活作為自己的歸宿。但此時媽媽更懂得,親愛的女兒,你已經長大,你該飛往你的林!定居加拿大還是香港,還是你和你男朋友自己定吧!我真的想通了,即使你在天涯海角,你都永遠是媽媽最疼愛的寶貝女兒!媽媽的心與你永遠牽係一起!媽媽想念你,媽媽惦記你,媽媽祝福你!

永遠愛你的明星媽媽、林雁

2011年1月11日

名家點評

點評:金岩石

相信林女士在寫這篇家書時,心中是不平靜的,甚至有淚光閃現,深蘊其中的情感肆意流露。寫給逝去的父親,確實屬於一個深刻情感命題,不想對那份情感多做評述,人間的大愛,無求無索。那是關起門來,自己天地中的美好空間也是感傷空間。

作為一個女兒,林女士受到了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懷,可以看出,並未受到當時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花開另枝,頓生一問,如若愛相同,如若情相似,女兒心中的父親和兒子心中的父親,將會否是同樣的一個形象?

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許多母親並未扮演著溫存的角色,在家庭生活的大小事中庸庸碌碌,使其難以顧及兒女情感及成長方麵精神的支持。反倒是父親,經常得以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諄諄教誨,溝通心聲。

同樣,在中國多口之家,對於女兒的期望和對於兒子的期望,也存在迥異的差別。最明顯的便以交友為論,兒子,自然朋友越多越好,尤其是女朋友。而女兒,自然是朋友越少越好,最好是除了閨蜜,就待一人。父母總在子女“虧”與“賺”上有不同的判斷標準。

自此再思,女兒的父親,當是關愛;兒子的父親,當是脊梁。

點評:李佩甫

林雁的成長是被深深的父愛所推動的,早年的她努力地讀書,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培養自己的孩子成長,都是為了報答父愛。在這個過程中她一度忘掉了自己。

不論何時她都會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孝敬自己的雙親。但是在後來,她又把全部的愛轉到孩子的培養上,直到孩子以中國傳媒大學第一的成績被錄取時,她才把自己部分的精力轉移到自己的內心上。這時她的內心還有什麼?也許隻有她自己知道,可是從和她女兒的爭吵中可以看出,她還是沒有“放過”上大三的孩子,她的孩子也厭倦了被母愛緊緊包圍的感覺。當她們母女和好的時候,她才開始尋找她的伴侶,開始她新的生活,很快她又為了孩子的婚姻而擔憂,為了女兒定居香港還是加拿大而煩惱,又開始為了自己的家族餐飲業發展而擔憂。

林雁無疑是一個成功的女性,但以前的她卻不是一個幸福的女性。

究其原因也許一是她對女兒沒有用平等和自由的全包容的愛,二是她深深地被父愛所驅動,愛讓她不停地努力往前跑,三是她愛自己太少了。

這些都是表象的東西,我想林雁的內心一定還有她自己的解釋,沒有被這麼深的父愛愛過的人,他一定無法感覺這種愛的魔力到底有多大。林雁正是被這種父愛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在她的潛意識裏:應該在家族中傳遞這種愛,讓愛永續。以至於才有了對獨生女無止境的“擔憂和煩惱”。這種母愛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我們敬佩她。

愛,有時也需要智慧。

其實林雁可以換一種方式對待女兒,其實她可以早一點兒找到自己的伴侶,其實她可以放下未來,享受現在,如果這一切都用智慧的愛,我想是可以更幸福的。

“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為愛的傳遞,為家族責任。這所有的人生的內容,也許對林雁來說,都如水的美麗,都如山的無悔。

點評:趙曉

父愛如山,留給孩子最深刻的記憶一般總是那高大的背影。在父親的肩頭玩耍,背你走過泥濘,為你遮風擋雨,父親=堅毅。林爸爸500多天,1000多個來回,5000多個小時,背著女兒求醫,不僅保證了女兒的健康成長,更在女兒心中埋下了愛的種子。

為家人付出的愛,實際行動的愛,日複一日的愛,是感動天地的愛!父愛是敦厚的,父愛是綿久的,父愛是偉岸的!天下的父親們,請送你的孩子一份禮物,就是一個值得他們驕傲的爸爸,不需要多麼的富有、成功,而總是那麼高大!

點評:王石

父愛如山,無法細數。父愛沒有過多的語言,父愛不流於語言的表象。父親的肩膀承載著整個家庭的重擔,用實際行動於寂靜中傳遞他的誠摯和厚重。

點評:司馬南

讀完林雁的故事,我一個大老爺們也禁不住流眼淚了。“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每個人都與親人間有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們銘記於心。

打心眼裏敬仰這位偉大的父親!

點評:張蘭

記憶,往往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失去了,才知道美好;回味了,才知道失去;放久了,才知道回味;於是,記憶除了是一件奢侈品,還是一份陳釀。

在放久之前,就知道美好,是一種幸運。

在放久之後,才知道珍惜,是一種遺憾。

幸運和遺憾,隻在一念之間。

點評:陳光標

父親的細致與深沉,勾勒出他對整個家庭和生活的熱愛。

即使在母親病入膏肓之際,仍不放棄對生的希望,一步一步,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可以說,父親是一輩人的縮影。他們曆盡艱辛,嚐遍生活的苦,卻從沒有放棄過人生,放棄過希望。因為有這一輩人的存在,才使得我們能夠站在父輩的肩膀上蓬勃發展。

現今社會缺乏的就是這種深沉,堅定。親情轉淡,婚姻離散,整個社會都充斥著一種很強烈的浮躁情緒。父親對家人的愛,對子女的愛,對妻子的愛,正是體現出一種忠誠、責任、偉岸的男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