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誰能無錯?孩提時代的我和弟弟就更不用說,當我與弟弟因為玩具而引起紛爭時,母親總會先當麵批評弟弟沒有尊重姐姐,其後再單獨開導我當姐姐的應要謙讓弟弟,做好姐姐的榜樣。這點在當時看來實屬難能可貴,至今仍影響著我教育你們的方式。
在金錢理念方麵,父母運用了新穎而有效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我們形成正確的理財觀。他們會把一些現金放在顯眼的位置,讓我們自行支取分配,久而久之,使我們養成了不貪婪、善理財的觀念。真的很佩服父母這種超前的教育思想。
記得還有一次,我們全家到海邊遊玩,望著蔚藍的海麵不禁感慨大海的浩瀚廣闊,此時,父母默契地相視一笑之後對我們說:“大海有多大要看它能容納多少海水,而一個人的心有多大則要看他有多少容人之量,海量方能汪涵。”此後,“海量汪涵”一詞便寫進了我的心裏,影響著我的待人之道,成為了我處事的重要原則。
父母親是最溫暖可靠的港灣,他們總是用最溫柔的懷抱守護著我們,每當我們在外闖蕩奮進之後,回歸到這片心靈之港,總能獲取能量繼續拚搏。每當被商業戰場中的變幻莫測壓得喘不過氣之時,他們總是堅定地站在背後給予我們動力與支持,就是這一轉身的距離,這份咫尺間的鼓勵,使我們釋然麵對波折,重拾信心,整裝前行。
生活的歸真原理終是圍繞親情,我的孩子們,總有一天你們會長大成人,會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與之組建溫馨的家庭,當你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時,媽媽希望你們能沿著父母親的軌跡,傳承這片育恩之心,用實際行動去實現生活的真諦。
由衷感恩,我親愛的孩子們,請允許我為你們的生活灑滿陽光之愛,溫暖彼此的心!
愛你們的媽媽、王倍林
2010年5月
名家點評
點評:胡一虎
王家的鞋業,一開始和大多數的沿海企業一樣,隻是簡單地做來料加工,或自己做出口訂單,但是他們後來發展了,成功做出自己的品牌,且有了可以和國外鞋業設計公司相媲美的鞋業設計研究中心,這是他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們把這個核心競爭力發揮在鞋業領域,且是全家合力,實在難得,這也是他們可以做大做強的一個原因。
也許是出身於知識型家庭的原因,或借鑒台灣的經驗,導致他們的眼光和做法都比同類的鞋業企業早走了一大步,比如在家族產業傳承上,他們想的卻是走公眾上市的道路,在子女接班的問題上也是較早地進行了“試探”,這種做法確實是潛移默化地較早規劃家族接班人的一種方法。從這些方麵來看,王家的鞋業確實是在做一種長遠的規劃。這種規劃遠比他們當年投入2000多萬元做一個鞋業研究中心給人的感覺更長遠。
在西方國家,有一個有趣的方法用來判斷一個年輕人是否是真貴族,那就是看他讀什麼書,聽什麼音樂,還有就是穿什麼鞋。他們給出的理由是,一是這些東西是自己親自挑選,自己願意做的,別人無法代勞,能比較真實反映出此人內在的品質;二是前兩項可以判斷出他的家教、素養、品位等,而後一項可以看出他們家的富裕程度,因為在西方國家,貴族在穿鞋上基本形成了定勢:什麼家族在什麼鞋店定做什麼鞋,什麼階層穿什麼品牌的鞋,基本是約定俗成的。這個說法足可以充分說明鞋對一個人的品位、身份的標誌性的作用。
王倍林一定比我們深知其中的內涵,我認為王倍林的鞋業很成功,和她對生活品位的追求有一定的關係,而這種追求又和她的父母早年在品味上的引導和培養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王倍林的“品位”會直接影響到她設計的產品。
一件事要成功,一定和創始人對事業的專一度、愛的程度有直接的關係。王倍林非常認同此觀點,所以他們經常在假期帶兩個孩子到國外旅遊、購物,目的就是關於品位的“早教”,這同時也是他們在家族接班人培養計劃中,正在進行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
點評:趙曉
中國沒有真正的貴族,但有很多不平凡的家族,他們因為有愛而流淌著高貴的血液。多聽媽媽講一講外公、外婆的愛,多聽爸爸說一說爺爺、奶奶的精神,有汲取、有傳承的孩子,會比別人多一些力量。智慧或是善良,激情或是勤懇,超脫或是敦厚,我們繼承下來,於是就有了動力的方向、幸福的源泉、心靈的港灣。
聽媽媽的話吧,然後用心感知“什麼是愛”,就知道“什麼是幸福”!
點評:王石
每個孩子本來都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由怎樣的人來引導,而所有人性本該具有的美德就這樣代代相傳,得以傳承。
點評:司馬南
今天的孩子們所生長的環境,所獲得的物質資源比父輩們優越得多;今天的孩子們所獲得的資訊,所習得的理念和方法,比父輩們多得多、細得多。在優越的環境中教育孩子明謙恭、知禮節,對待人和事包涵寬容;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
點評:張蘭
己所欲之,勿施於子。
孩子是家裏的天,孩子是家裏的皇,孩子也是家裏的子。
他們很重要,太重要了,所以是天。
他們高高在上,太寶貝了,所以是皇。
他們是孩子,太受管了,所以是子。
當孩子委屈了,父母一定是錯了,不錯在事,不錯在理,而錯在法。
愚兒當管,每個孩子都在隨心地做著自己的事,不管不立,但管亦有管法。站在父母的立場,批評、被管是成長道路上寶貴的磨礪。站在孩子的立場,我隻憑心而為,何錯之有?
己所欲之,勿施於子,理解孩子的心聲,鼓勵、指出與讚揚。
用讓孩子備受鼓舞的方法,認識錯誤。
點評:陳光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因為有了孩子,要教育孩子,父母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身教勝於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