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多元化的報酬體係;
(2)通過授予股票期權,確立科技人才與企業資本之間的合作關係;
(3)打造科技人才職業生涯規劃和個性化職業培訓方案;
(4)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時間兩方麵要給予相當的自主權;
(5)造就科技人才的學習型組織,並采取360度績效考核體係;
(6)培養和造就良好的企業文化,營造寬鬆的人際關係環境。
通過研究,針對科技人才環境需求,我們給有關政府部門提出以下三條科技人才環境政策建議:
(1)提高政府服務意識;
(2)增加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應該完善科技人才創新的政策法規;
(3)加大政府對科技人才培訓的投入。
同時,我們給有關企業提出了以下五條科技人才環境政策建議:
(1)加大企業對科技經費的投入;
(2)為科技人才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如彈性工作時間製等;
(3)完善科技人才創新激勵機製,包括績效考核、薪酬製度、科技人才持股製度等;
(4)精心打造科技人才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個性化培訓計劃;
(5)造就學習型組織,鼓勵科技人才不斷學習,不斷追求業務成就。
以上許多研究成果被政府和企業所采納,例如,北京市科委就特別重視科技人才職業生涯規劃這條建議。我們所在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也於2006年6月開始實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製度,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三、本書的框架結構
依據以上兩個課題的研究,我們決定將課題研究成果寫作成書,供政府、企業和學術同行參考。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創新激勵篇,下篇為創新環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適應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激勵機製”課題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創新人才環境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體係,均包括理論研究、實證研究、比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內容。
四、寫作分工
本書由文魁教授確立寫作大綱,各章的具體寫作分工是:第一章,文魁、劉亞林、晉利珍;第二章,吳冬梅、郭馬兵;第三章,晉利珍;第四章,閆豔、宋湛;第五章,邊文霞;第六章,宋克勤;第七章,文魁、吳冬梅;第八章,楊旭華、樊蓓姣;第九章,宋湛、閆豔;第十章,邊文霞;第十一章,宋克勤;第十二章,文魁、吳冬梅。最後,由文魁、吳冬梅負責統撰全書,宋克勤、邊文霞參加了部分章節的統撰、修改工作。
文魁 吳冬梅
2008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