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走向新課程教育評價(1)(2 / 2)

二、新課程教育評價改革的基礎

新課程呼喚校長與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教育觀念的正確轉變則是提高整體素質的關鍵。因此校長和教師要始終不渝地致力於學習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正確思想,牢固樹立起自己正確的教育觀念。

(一)改革傳統的教育評價考核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率先按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對學校實施考核。應著眼於未來,不貪圖短期利益。轉變評價功能,從過分強調對學校的甄別和評比轉向為學校提供服務和促進學校發展。評價職能部門首先要樹立起服務意識,從促進學校發展的角度出發,改變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學校形成合作和同盟關係。具體表現為:加強教育督導工作,在評價的內容、方式上都要進行改進,給學校指引一個正確的方向。絕不能僅憑學生的考試成績給學校定性。

學校應改進對教師的評價:

首先,對教師評價的內容進行改進。在考核教師教學成績的同時,應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考核。尤其要對教師的文化修養、教師的工作方法等方麵進行考核。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不能僅限於學科考試成績,應包括教師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即心理素質的影響、能力的形成和學習方法以及思想品德的影響。

其次,對教師評價的依據、消息獲取的途徑給予改進。也就是說要從多方麵、多角度去考核教師。比如說,以問卷調查或與學生座談的方式獲取家長、學生對教師的意見,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評價等。這樣就給學校的評價提供了更全麵的依據。

第三,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應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對教師的評價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教育服務的方向,以現代教育和教育評價理論為指導,符合教育和教學工作規律。反對教師評價中的形式主義,對教師的評價應有利於教師發揮創造性。目前的教學評價不利於教師創造性的發揮。他們不敢創造,也不願創造,因為簡單粗糙的工作就可以獲取較高的分數。

教師應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麵進行重點關注。

其次,改進測評手段。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量離不開試卷,而現行的試卷多數不適合素質教育的需求。一是超綱現象嚴重;二是出怪題偏題;三是機械記憶型的題太多。不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檢測。所以我們應當從試卷入手,增加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創造力測驗等內容,或者以談話、問卷等方式實施動態評價。

(二)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主要體現在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和學生觀。所謂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這裏就是指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如何從傳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努力實現上述觀念的正確轉變。

1.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

如何對待人才,這是實現教育觀念轉變的首要問題。江澤民同誌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談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年輕一代隻要他們有為祖國、為人民貢獻青春的誌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去,認真學習和掌握實踐知識與技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祖國和人民,就一定能夠成長為有用之才。江澤民同誌在這裏指出:一,人才是以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為前提,與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相聯係的。這是人才的思想第一觀點;二,人才是多元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師要根本轉變隻重智,忽視思想品德培養的傾向,同時要從社會需求多樣性出發,充分發揮學生豐富多彩的差異性,培養、塑造、鍛煉他們成為祖國和人民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