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吳越之地,供奉舍利的寺院之多,在全國罕見。除前麵已介紹過的寧波阿育王寺之外,再介紹幾例。今湖州城內東北隅有飛英塔,始建於唐中和四年(884年),因請得高僧所贈的佛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銅虎麵像而建石塔藏之,取名舍利石塔。後取佛經中“舍利飛輪、英光普照”之意更名為飛英塔。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於石塔外增建木塔以護之,從而形成了我國古塔中的一大奇觀――塔裏塔。今杭州靈隱寺內有辟支佛骨塔。南宋《鹹淳臨安誌》記載:南朝陳天嘉元年,有天竺僧人持辟支佛舍利來到杭州孤山建塔,這就是西湖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古塔——孤山永福寺,後來又叫孤山寺、廣化寺。
今浙江新昌大佛寺的開山祖曇光大師是東晉名振朝野的高僧,精於禪定,隱於寺中60載,享年110歲。圓寂後遺體三年不腐,火化後得舍利無數,現大佛寺放生池邊建有曇光大師舍利塔。今江蘇甘露寺坐落在鎮江古城北固山的後峰,始建於唐敬宗寶曆年間(825-827年)。創建者李德裕出任潤州刺史期間,曾於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將上元(今江蘇南京)長幹寺舊塔基中的舍利移至這裏,建石塔瘞藏;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又移上元禪眾寺的塔基下舍利於此。20世紀60年代,鐵塔塔基出土了李德裕重瘞舍利的石刻題記,以及重新瘞埋舍利使用的金棺銀槨。
新世紀,吳越之地的舍利新發現引起全國的關注。2001年的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中,有一項是“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雷峰塔遺址位於杭州西湖南岸,是1924年雷峰塔倒塌後形成的廢墟堆積。兩次發掘基本搞清了雷峰塔初建時塔身的形製、結構、大小、層數等問題。出土的《華嚴經跋》殘碑和盛放金棺的純銀阿育王塔,證明雷峰塔是一座供養舍利的佛塔,從而結束了700多年之久的塔名之爭。據考古界權威人士介紹,當年由吳越王錢秘藏於雷峰塔地宮中的釋迦牟尼佛螺髻發舍利,與陝西法門寺發現的佛指舍利、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一樣,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佛門聖物和稀世珍寶。
總之,舍利是指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後結成的結晶體,後世也指德行較高的僧人遺體火化後的珠狀物。舍利有骨肉舍利、發舍利、牙舍利等。舍利是修行人的道力標誌,可以證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早在三國兩晉時代,吳越之地即有多處珍藏佛舍利的阿育王塔,如保存至今的浙江寧波西晉阿育王寺,現在仍供奉著一顆佛舍利。類似於三國吳王孫權獲舍利的神奇故事,在吳越之地曆朝曆代有之,流傳特別廣,這些故事反映了吳越之地具有豐富燦爛的舍利文化。當代吳越之地的許多寺廟,都在舍利塔下埋藏著佛舍利,如杭州靈隱寺、湖州飛英寺、新昌大佛寺、鎮江甘露寺等。新近在杭州西湖雷峰塔地宮中發現的佛螺髻發舍利,與陝西法門寺發現的佛指骨舍利、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一樣,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佛門聖物和稀世珍寶。(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