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隨筆(1)(1 / 3)

圈(quan)著

2010年11月,春雷一聲震天響,河北省環首都周邊十三個縣區要被劃成“首都一小時經濟圈”範圍——無論你身在這十三個地區的哪裏,屆時,隻要你去北京,讓你一小時內到達,無論乘何種交通工具。後來,說法又提速:半小時內到達。

此消息一出,成爆炸性新聞,一時傳遍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可謂無人不談“圈”。當地的網站貼吧上,此話題也頻頻被探討。有人談“圈”色變,有人歪頭打探,有人微笑矜持,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盼著“首都經濟圈”早日實現。都想變成“圈”裏人。所以,被“圈”套住了。

圈裏人不想出圈,圈外人還想進圈。在圈裏的,不滿足,還想著親戚朋友。

巨大的經濟圈,像一個巨大的光環,套在圈裏人的頭上,炫得人眼花繚亂,人們揉著眼睛,談論著經濟圈將要帶來的各種好處。還總有新的內容加進來,讓人生出更多的希望。希望太多了,就像泡沫在那漾著。

但所有人如夢方醒時,經濟圈還沒有真正來到,當地樓價卻被圈起來了。

原來好地段三千左右一平的樓價,變成四千了,為什麼,要進圈裏了嘛。

手裏有樓的都咧嘴笑了,笑什麼,樓價上去了。擱誰都會笑,不笑的,那是沒滿足或忍著呢。原來在地勢差的地段買樓的,也憋不住笑,因為形式改觀了,現在怕什麼,沒看那開發商也喊四千了。

觀望的,也被圈套著,馬上買吧,得多花這麼多了,不買吧,怕再漲。這經濟圈,真是讓人喜又讓人愁啊!

友明子一咬牙,從別人手裏轉手買了一套住宅樓,人家也是不久前開盤時買的,少說也賺他十萬八萬,但他也總算有摟住了。如不是經濟圈要劃過來,他還真不敢買,起碼現在不買。但這圈他也算被套上了,讓人家賺了那些不說,買這個樓也是左借右借,這一下就成房奴了。但他套著圈走路的同時,一絲竊喜也在潛滋暗長,因為它買樓時還不到四千,轉眼四千了,如果是賣出去,也小有賺頭了。

我有幸也是將來的圈裏人,身處地區是北京和天津水源地,要劃北京的傳說已多年,人們都以為進了經濟圈,離劃北京就更近了。沒事我也在想把幾個朋友同學拉進圈裏來。

這還不算,原本去年辦了貸款要買住宅和底商的,後來朋友有個工程需要運作,我權衡再三,換了打法,把資金調轉去運作工程。誰知好事多磨,工程現在還被卡,弄的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跟著我著急,連在外上學的大兒子都不時發短信,問工程下來沒有。我也正望樓興歎,這經濟圈要劃過來了,算來假如當初把資金買了樓房,如果出售也該有賺了。

友小樊還算走運,雖然最便宜時沒買,但兩人下狠心決定買時,“經濟圈”這風頭還沒刮過來。過了一段時間,她兩口子就樂開了,一邊笑一邊說我投資失策,有一次說走了嘴,說我扯業……

我一邊和朋友積極運作工程,一邊望著高高的樓價無可奈何。說話2011年如期而至,當初傳說的“電話換北京區號”,“車牌號也換北京市的”……都還暫時沒有動靜,我也不知該長出一口氣,還是接著歎氣。

樓價上來了,給普通百姓尤其是中產階層帶來的,不啻為一次“經濟地震”,但人們還是盼著首都一小時經濟圈早日實現,畢竟,那時,我們與北京同城化了,生活和學習都會有更大的便利。況且,首都經濟圈,還有京津冀一體化,都是國家發展經濟的英明決策,是新形勢下板塊兒經濟的崛起,最終受惠的還是老百姓。

養兒記

被同情著

昨晚,氣了媽媽的糠兒,早晨為不起床又哭了好一陣。待姥姥把早飯端上桌,他與同坐桌前的媽媽一樣,沒有食欲。

為這娘倆的食欲,姥姥是變著法的改善生活,真是小炒天天有,大燉三六九,可這娘倆的胃口愣沒好轉,吃嘛,麻都不香!,這也真難壞了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