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說(2)(2 / 3)

大夥開始傳看那些紙和本,翻來覆去地念那幾句話。這時村長和書記站起來,由書記做了簡短的總結:“小俠作為我們村的村民,永遠的走了,她走這一步是偶然也是必然,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不過小俠的筆記村裏也要留一份備案。小俠的去世給成玉一家包括老父老母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造成了極大地創傷,我們代表村委會和村民表示悼念,也對二俠和三俠為首的娘家人,來治喪表示感謝和理解,望你們吃好喝好。我和村長決定,委派賈山組長和雙雨小夥子組成喪葬委員會,料理後事,讓小俠走好,入土為安。”村長補充說:“無論是娘家人還是村裏鄰居,都到外麵向小俠默哀三分鍾,完事二俠你們可以走了。”

二打工者

成玉那一米八零的個頭,卻軟的像帶魚,一身黑西服,揉搓的全是褶子,臂上原本為小俠戴的孝,都不知扯到那去了。頭發淩亂,紅紅的眼睛,青一塊紫一塊的臉掩去了他那鼻直口方的帥氣……這哪是成玉,他本來長得一表人才。

他和小俠原本與父母一起揍收分到的那幾十畝地,但他們倆是閑不住的人。二丫蓮蓮三歲後,決定把地留給父親母親,帶上孩子跟人家去包頭打工。

他們倆對出門打工充滿了希望,帶著兩個孩子去擠班車(要跟其他人會合)。臨走時小俠讓強兒向奶奶再見,強兒說:“奶奶,我們去包頭了,你們去不去!”把小俠和奶奶都逗樂了。

小俠一米六七的個頭,條順,長得美,一說話先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劉海和長辮子水一樣飄逸。靈巧的手能做一手好飯菜。小俠抱上蓮蓮在前麵,成玉在後麵推著她的脊背,勉強擠上車來,隻有強兒還在後麵沒事似的望著爸爸的後背。有村裏人從車邊路過時正好看見,回去跟強兒奶奶一說,奶奶眼淚一下就流了下來,惦記了好一陣子。

後來成玉郵回了報平安的信,說小俠胖了,孩子都上幼兒園了。下月打算買一台黑白電視……囑咐一切都好,不要惦記。

顯然,他們過上了城市邊緣的日子,起碼村裏不能看電視,更不能洗熱水澡。可村裏卻有一個壞毛病——私拆信件,所有人都知道了成玉和小俠在那裏的情況,都知道他們掉在了幸福堆裏了,也想過上那樣的生活,羨慕的要死。

八七年,要過年了。他們乘火車回家過年,幾千裏路的火車,他們越坐越精神,一點都不疲憊。四歲的強兒一邊喝著雪碧,一邊指著車窗問這問那。三歲的蓮蓮蹦蹦跳跳唱了一路。

成玉穿著呢子大衣,腳下一雙三接頭皮鞋,頭上新理的短發,下了火車攜妻帶子扛著行李,大步流星往家趕。小俠穿著紅呢子褂,下身灰色喇叭褲,還帶了一副金絲邊眼睛,笑起來更加眉清目秀,就是腳下的褐色高跟皮鞋很不適應家鄉的山路。強兒一身小列寧裝,白白的臉盤,一副城裏孩子的摸樣。蓮蓮一身花衣裳,像個小燕子。兩個孩子圍著爺爺奶奶轉,問這問那,好不高興。他們一走進院裏,兩位老人都不敢認了。其實村裏的人也不敢認了,都張大了嘴,瞪大了眼睛,半天沒閉上。

第二年春天,成玉和小俠幫父母把地裏的活幹的差不多,他們又乘火車去了幾千裏外的包頭。

第三年,他們一家又去了包頭。

三養牛

九零年,兩個孩子都到了入學的年齡,但他們的戶口不在那裏,孩子不能入學。他們考慮再三,還是終止了他們的工作,舉家回到了老家。

他們在外幾年攢了一筆錢,回老家後存進了信用社,但利息很低,要是借給人家又怕不好往回要,他們思考著。

有一天成玉陪小俠回娘家,在山嘴碰到一個老頭,趕了幾個小牛去克鎮。成玉看那幾個牛都是一歲多的牤牛蛋,猜想不是他自己養的,肯定是在倒賣。

他們倆就上前搭話,成玉說:“大爺,趕這些牛去賣啊!”

“對,去克鎮大牲畜市場看看,給上價就賣,給不上價就趕回來,這牛價往後是看漲呀。”

老大爺說的很誠懇。

“這都是您家養的?”小俠也找話搭訕。

“都是我收來的,先養著,山場有的是。”老人好像在自言自語,“過年秋天你再看吧,保證賣好價了。”

成玉在丈人家是呆不住了,第二天就回了家,小俠也跟了回來。一進院他倆就把想養牛的事說了,母親喂著豬在一邊聽,沒搭言。一身粗布衣裳的父親,一邊幹著活,很讚成,他說:“養牛不是不可行,分田單幹到現在好幾年了,人們手裏有了糧和錢,都要置辦大牲畜,所以大牲畜一直再漲錢。買母牛,讓它下犢,隻是別買打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