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散文(5)(1 / 2)

連長張雷和屬下略一商量,就朝院裏有幾匹馬的深宅大院逼過來,神情威嚴地問已經篩糠的老頭老太太:“說,你們把黃班長弄哪去了?”桂家的人一下跪了一當院,孩子老婆嚇得哭出了聲。桂青雲的爹一邊搖頭一邊向東張望了一下,就這一睥,官兵們都看出了端倪。這時有一個背著長槍的戰士急匆匆地跑進來,到連長的耳邊耳語了幾句。連長麵沉似水,院裏的兵嘩啦一下拉響了大栓,跪著的人都嚇得趴到了地上背過氣去了。

張雷喝令一聲,都給我聽著:“準備這些人的飯,等回來再給你們算賬。”說完帶領部下翻過葦子溝東梁而去。過了葦子溝東梁是東梁溝,溝腦第一家馬家是桂青雲的舅舅家,桂青雲就在舅舅家藏著。張雷讓手下把馬家翻了個遍,但翻後房廈的幾個兵沒看著蹲在窗下陰影中的人,隻顧伸槍往平視的地方捅了。

部隊空手而歸,返回葦子溝,在桂家吃了點飯,把桂青雲的家人集中到院子裏,亂槍打死,又把所有的房子都點著了。拉了那三匹馬去追趕部隊。

待他們出了小葦子溝,發現東邊蒼蒼壩梁那邊黃煙滾滾,有小鬼子的叫囂聲,知道是他們團拖了全旅的後腿。於是,狂奔數裏,追上團部和旅部,全旅已經準備與追來的日軍決一死戰。那個地方叫燒鍋,位於圍場縣的青羊山正東。實際整個是個小城,是人稱郭白靈子的地主的商號,燒鍋是其中一部分,位於東半部,西半部是“商業區”。

18旅和郭白靈子在當地地下黨的斡旋下一拍即合,部隊立刻開進小城,把北大牆遍掏槍眼,嚴陣以待。小城裏原本就有護院隊,能沿城牆往來,城牆四個角還各設一幹大抬杆兒“火炮”。小城裏已經把好多鐵鍋砸碎裝了大抬杆。

塚木旅團一到就向小城發起了衝鋒,在小城北側的開闊地上,擺開了隊形衝了上來。顯然鬼子真沒把城裏的軍民當回事,此時北大牆所有的槍眼一齊開火,大抬杆也一炮一炮地挫過去,打得鬼子屍橫遍地,一個旅團的兵所剩無幾,旅團參謀長也在陣前陣亡了。此時,18旅如果衝出城來一個反衝鋒,塚木旅團就會全軍覆沒。可他們沒有出城,想等著鬼子再次衝鋒。他們這一等,給茂木旅團以喘息的機會。鬼子重新組織了防禦,並拖延了時間。

後來日軍斷橋旅團趕到,糟糕的是他們拉來七輛炮車,更糟糕的是18旅依然沒有出城衝殺。高橋旅團把炮車推倒後山坡上,開始向北大牆開炮。一陣炮擊,把北大牆轟開一大段。18旅如夢初醒,組織從西大門撤退。有的上了青羊山,前麵的往南沿榆林子川撤退,後麵的才通過城西的開闊地。衝進小城的鬼子,以西大牆為掩體,向開闊地上的南軍射擊,向爬上青羊山上的南軍開炮。南軍死傷慘重,倒地的屍體像高粱攢一樣,血流成河。

血洗金生泰

18旅殘部向西南翻過榆樹林子川西山撤走。

鬼子看南軍一時不可能追上,開始屠城。這個小城叫金生泰,是個商號。他的東半部是燒酒的作坊,當時人稱燒鍋。燒鍋的規模大了去了,光燒鍋的爐坑就能裝37人。大牆被轟倒一段後,鬼子攻進城,南軍撤走,金生泰裏能跑的人都跑了,剩下僥幸不跑的和跑不了的,都藏進了大爐坑裏,整37人。鬼子發現爐坑裏的人後,用機槍向裏掃射。還把各間房子都點火燒,他們把炕席卷起來一頭搭到房梁上,把下頭點著,可見他們是太會“燒光”了。先前逃到山上的人,看到鬼子撤出小城,趕緊跑回把沒著上去的炕席弄滅。再看燒鍋爐坑裏,人都沒氣多時了,泡在血水裏。把屍體一個個搭上來,最低下一個還在奄奄一息有一口氣,算活了下來。

鬼子的部隊在金生泰以西的村莊休整,準備繼續其侵略行徑。後來他們還為中彈身亡的小野參謀長,修了一個紀念碑。

漢奸

桂清雲來到鬼子的部隊,自稱很想為皇軍效勞,可以帶鬼子抄近道,追上那夥南軍。

他帶著鬼子,從克勒溝往西,過馬蓮道梁,直取藍旗卡倫。

撤到藍旗卡倫的18旅殘部,認識到再不能被鬼子攆著走,接受共產黨的建議,打遊擊,與小日本血戰到底。

這是保存在母親記憶裏的一點片段,母親離我們遠去好幾年了,她老人家健在的時候,常常講她記憶中的往事。這段記憶是她兒時發生的,講給我時,是從她遙遠的記憶中忽然想起來的。她也是有意向我講起的,言外之意讓我把它變成鉛字,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