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尾聲(1 / 3)

李鴻章死了。

這是公元1901年11月7日,光緒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此時,辛醜條約的談判尚未最後結束,但七十八歲的李鴻章已經挺不住了。這盞熬盡了油的殘燈正在慢慢地熄滅。這是中國最恥辱的時刻,也是李鴻章最恥辱的時刻。臨終前,他的雙目久久難瞑。直到周馥哭著在他耳邊不停呼喊,他才漸漸合上了雙眼。

據周馥回憶說,11月6日,他接到京中電報,說李相病危,囑速進京。等他趕到時,中堂已著殮衣,呼之猶應,但已不能說話了。拖至次日午刻(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仍大睜雙眼,久不瞑目。周馥撫之大哭,連聲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心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經手未了事,我輩可以辦了,請放心去罷。”李鴻章這時忽然口動欲語,似有話要說,但卻沒有力氣說出來了,隻見幾滴淚珠從他的臉上慢慢地滾落下來。周馥用手撫其目,且抹且呼。良久,李鴻章才閉上了眼睛。[445]

撞鍾的和尚死了。

大清這口破鍾,他再也撞不動了。

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李鴻章被朝廷授予兩廣總督時,他還雄心勃勃,試圖重返權力的頂峰。甲午戰敗後,淮軍慘敗,李鴻章也威風掃地,聲名一落千丈。此後,他坐了差不多快五年的冷板凳。這段時間,他遠離權力中心,或養閑京師、無所事事,或遊曆各國、打些閑差,但他並不甘心,一直在尋找機會東山再起。直到庚子事變發生的前一年,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戊戌變法後,朝中政局大變。為了廢掉光緒,重新垂簾聽政的慈禧老佛爺一直煞費苦心。為了確保此事順利進行,慈禧令榮祿去找李鴻章商量,希望由李出麵探探外國人的口風。

榮祿來找李鴻章了。他轉達了太後的旨意。李鴻章一聽,心裏便有了盤算。他說,這件事屬內政,我無官無職,這麼去說,恐有失國體啊。

榮祿說,那依你如何?

李鴻章說,如果真要去說,最好有個由頭。

榮祿問什麼由頭。李鴻章便說,如果授我兩廣總督,到時各國使節必來道賀。我這時便可順便探詢。

榮祿覺得有理,回去後向慈禧一彙報,慈禧馬上“恩準”了。當然,慈禧這麼做還有另外的想法。兩廣靠著邊界,通向海外,尤其是廣東連接香港、澳門,保皇黨勢力近來在那裏活動頻繁,正需有得力大員震懾,任命李鴻章那是一舉兩得。

於是,任命很快下發了。果然,外國使節紛紛前來道賀,可試探的結果並不理想,洋人們大多反對廢黜光緒。事雖沒辦成,但李鴻章的任命已不能收回。

1900年1月,李鴻章躊躇滿誌地登舟南下。此時,盡管已是七十六歲高齡,但依然壯心不已,試圖一展身手。

然而,遺憾的是,曆史已經不再給他機會了。就在他南下不久,北京已是亂象迭起。先是“己亥建儲”流產,之後大批義和團擁入京津,朝中圍繞主剿主撫爭執不下。李鴻章此時雖在千裏之外的廣東,但對北京的政局卻十分關注。5月間,聶軍楊福同在淶水被義和團所殺,他的幕僚盛宣懷電告他這一消息時,他便立即複電,要他詳細報告。對於義和團,李鴻章當然是反對的。因為義和團公開叫囂要殺掉的“一龍”“二虎”“十三羊”,他便在其中(按:“一龍”指光緒;“二虎”為李鴻章和榮祿;“十三羊”係十三個主剿大臣)。

不過,李鴻章雖然反對義和團,但他的表態卻十分謹慎。他知道慈禧的屁股是坐在主撫派一方的,而以載漪、剛毅為首的“群小”把持著朝政,他可不想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