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聶將軍之歌(2 / 2)

上午八點多鍾,聶軍陣地多次告急。為了挽回頹勢,聶士成躍身上馬,大喝一聲:

“隨我衝!”

說著,便揮刀衝向敵陣。營官宋占標急忙上前抓住馬韁,大喊:“大帥危險!”

聶士成怒道:“鬆手!”

可宋占標緊抓馬韁不放,聶士成又氣又急,舉刀砍向他的手腕。宋占標躲閃了一下,鬆開手,隻見聶士成策馬衝向前去。他知道聶帥此去是要以死相拚,於是也緊隨而上,跳出戰壕。官兵們見狀,也呐喊著蜂擁而起,一齊殺向敵陣。

激烈的肉搏開始了。雙方殺成一團,血肉橫飛。麵對聶軍拚死一搏,聯軍招架不住,紛紛退卻。聶士成緊追不舍,此時他已抱定一死的決心。隻見他一騎衝殺在前,三軍奮勇爭先。聯軍指揮官驚恐萬狀,要求集中火力向聶士成開火。槍林彈雨之中,聶士成帶頭衝上一座小橋時,他的兩腿已先後中彈,血流如注。宋占標請他立刻後撤,可聶士成卻驅馬立於橋上大吼道:

“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丈夫矣!”[442]

說罷仍奮力向前。敵人的槍彈如雨般地潑灑過來,聶士成身上多處中彈,最終跌下馬來,倒地身亡。

聶士成戰死了。

三天後,天津淪陷。

當日,裕祿在向朝廷報告中這樣寫道:

十三日(按:陽曆7月9日)醜刻,有洋兵大股來襲該軍駐紮八裏台之隊,槍炮如雨。該提督(按:指聶士成)兩腿均受槍傷,猶督兵不許稍退。營兵宋占標勸其退後將息,該提督奮不可遏,仍複持刀督戰,又被敵槍洞穿左右兩腮、項側、腦門多處,臍下寸許被炮彈炸穿,腸出數寸,登時陣亡。其營官宋占標亦隨同殉難。經弁兵等將該提督屍骸奪回。[443]

從裕祿的奏折中不難看出,八裏台之戰極為慘烈。淮軍名將聶士成更是壯懷激烈,血染沙場,用生命譜寫了一曲中國軍人的讚歌。清代著名詩人黃遵憲為此寫下了著名的《聶將軍之歌》。詩中這樣寫道:

天蒼蒼,野茫茫,

八裏台作戰場,

赤日行空塵沙黃。

一彈掠肩血滂滂,

一彈洞胸胸流腸,

將軍危坐死不僵。

……

聶士成以自己的血性和忠勇,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可清廷仍不待見他。在裕祿為聶士成請求恤典時,慈禧的批複是,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準予恤典”[444]——實在荒唐!其實,真正“誤國”、“實堪痛恨”的不是別人,而正是她自己。

不過,統治者可以不公正,但曆史永遠是公正的。1984年,在聶士成戰死八十四年後,天津市政府在八台裏重立“聶士成殉難紀念碑”,並為他建造了銅像。

2006年,我曾來到過八裏台。昔日的“天蒼蒼,野茫茫”的古戰場,如今早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舊貌換新顏,不見往昔的悲壯。但是,站在聶將軍躍馬橫刀、怒發衝冠的銅像前,我的思緒浮想聯翩,仿佛時光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回到了那血與火的戰場……

八裏台,這是聶將軍最後的絕唱,這也是淮軍縱橫近四十年來的謝幕演出。此戰過後,聶軍死傷慘重,餘部星散,建製不複存在。淮軍的最後一支血脈也從此斷絕。一支叱吒風雲、縱橫了三十九年的傳奇終於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