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
不遠處一拳民舉槍瞄準其人,轟的一聲,硝煙彌漫,居然毫發無傷。眾人大聲喝彩,一片歡呼。
可聶士成冷笑一聲,覺得其中有鬼,他拿出槍來,說讓我試試。那拳民立時嚇得麵如土色,不待聶士成開槍,便撲通一聲跪下。聶士成喝道:“從實招來,免爾一死!”
那拳民隻好老實交代,原來他們在槍上玩了手腳,隻裝火藥不裝子彈,故而槍響噴火,但並不傷人。聶士成大怒,令將那幾個拳民每人重打五十大板。
這一來,拳民們更加痛恨聶士成了。他們不斷向上告狀,說是聶士成迫害他們,非殺聶士成不可。裕祿接到申訴,不便追究,便兩頭安撫,勸說雙方以大局為重。
29日,馬玉昆率馬步七營抵達天津,這使裕祿感到一絲安慰。他令聶士成聯合馬玉昆再次向紫竹林發起攻擊。這次戰鬥從早晨持續到傍晚,連續激戰七個多小時。記名提督趙達元戰死,但紫竹林仍然未能攻下。為了阻斷洋兵出擊之路,清軍向租界放水,南牆內一片汪洋。
7月2日,張德成率團民五千之眾趕來參戰。這一仗,義和團表現了大無畏的勇氣。張德成還大擺“火牛陣”,找來十幾頭牛,將火油桶綁於牛尾,點燃後趕向雷區。火牛狂奔,引爆地雷,義和團乘機發動猛攻,逼近租界。聯軍大為恐懼。雖然此仗未能得手,卻讓裕祿看到了希望,更加堅定了聯合義和團的決心。
由於天津戰局不佳,加上得知聯軍不斷增兵的消息,慈禧開始有些害怕了。7月3日,在她的指示下,清政府向出兵最多的俄、日、英三國發出求和國書,並電令李鴻章迅速來京,與洋人談判——此時,距清政府發表宣戰詔書還不到半個月,這種朝三暮四、隨心所欲的輕率之舉,無疑是在拿國家大事開玩笑!
不過,老佛爺並不這樣認為,事後她還大言不慚,為自己塗脂抹粉:“依我想起來,還算是有主意的。我本來是執定不與洋人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雖是沒有攔阻他們,始終總沒有盡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都留著餘地。”[441]
然而,她的所謂“還算是有主意的”,完全不能自圓其說;不過,要說“處處都留有餘地”,倒是真的。就在她派人向三國發出求和國書時,另一邊仍心存僥幸,不斷督促裕祿,要他刷新精神,迅速改變戰局。在她看來,如果天津能打贏的話,咱們到時再收回求和書也不遲。
在慈禧的嚴令之下,裕祿深感壓力。他連忙召集聶士成、馬玉昆和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張德成等會商,決定統一部署,兵分三路,向租界發起強攻。其部署如下:北路由曹福田所部團眾配合馬玉昆軍堅守車站;西路由張德成所部團眾和淮軍營官蔣順發、周行彪部防守馬家口;南路則由聶士成親率武衛軍鎮守。三路相互支援,遙為聲勢。
從7月4日起,清軍和義和團頻頻向租界發起進攻。5日,聶士成帶隊搶占海光寺,迅速修築炮台,向租界發起炮擊。炮彈多次擊中目標。當日下午,聶軍兩營向租界西南方推進,用大炮對跑馬場一帶進行轟擊,引起了租界內極大的恐慌。是夜,聶士成又派出百餘人的敢死隊,乘船渡河,攻占跑馬場,並在跑馬場及八裏台一帶立住腳跟,修築工事。此後幾天,聶軍又占領小營門,不斷向租界展開炮擊。
麵對聶軍凶猛的攻勢,聯軍的將領坐不住了。經過半個多月的交手,他們真正領教了聶軍的厲害。在他們看來,盡管義和團十分凶悍,但不過是烏合之眾,真正讓他們畏懼的還是聶士成的武衛軍。這是清軍的主力部隊,訓練有素,武器精良,而他們的指揮官聶士成更是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難以對付。要想解除租界的威脅,攻占天津,首先需要拔除的就是這個對手。
聯軍的將領們很快達成了共識,他們決定集中兵力對付聶士成。
一場嚴峻的考驗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