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朝鮮風雲(2 / 2)

聶士成的猜測沒有錯。1894年2月,朝鮮爆發了大規模的東學黨起義。起義引發自一場蔓延的大饑荒,加之貪官橫征暴斂,激起了民眾的反抗。3月,起義者占領全羅道古阜郡,之後又在白山取得大捷。眼看大勢不妙,朝鮮政府不得不向清政府乞援。李鴻章奏請朝廷後,決定派遣馬步兩千由直隸提督葉誌超統領,聶士成為先鋒,赴朝平叛。

據聶士成回憶說,當時軍情十分緊急,他返回蘆台,幾乎沒有休息,點起九百餘名精壯,立即開拔。6月6日,他拜別親慈,乘火車前往天津接受李鴻章的召見。

自中法戰爭之後,李鴻章一直關注著聶士成。他很喜歡這個來自家鄉的將官。他的話不多,舉止沉穩,忠勇性成。這讓他頗為欣賞。這次派兵前往朝鮮,任務重大,派誰前往,李鴻章顯然做過考慮。直隸提督葉誌超是他的老部下,由他統兵,不成問題。至於先鋒將由誰擔任,他首先想到的是聶士成,並立即電令他結束在東北邊境的勘察工作,從速返回。

聶士成是6日上午趕至天津的。李鴻章的召見前後約一小時。他仔細詢問了聶士成的準備情況,包括兵員、武器裝備等等,並交代他到了朝鮮該如何如何,特別提醒他要注意日本人的動向,不要輕開釁端。

聶士成點頭稱是。臨別前,李鴻章一直把他送到門口,並目送他離去。

告別了李鴻章,聶士成馬不停蹄地乘火車趕至塘沽。這時,營官魏家訓等已率部隊登上輪船。他飛馬趕到碼頭,然後乘小艇出口。其時,大沽各炮台皆升旗鳴炮送行。[393]

當晚七時,部隊開拔了。聶士成部所乘坐的輪船是招商局的“圖南”號,兩天後該船抵達朝鮮。部隊乘早潮在白石浦登陸,隨即進駐牙山縣。

聶軍入朝之初,局勢尚未惡化。據聶士成《東征日記》載,牙山是一座小城,環堵皆山,居民數百家,城內均為茅房,居民峨冠博帶,有上古遺風。聽說中國兵至,皆扶老攜幼往觀。次日,葉誌超率大隊一千一百餘人次第登陸。此時,淮軍兩千餘人全部順利抵達牙山。

為了盡快平息朝鮮起義,不給日本人以出兵的借口,抵達牙山第四日,聶士成便派人前往全州招撫義軍,同時安撫災民。由於戰亂,當時全州一帶災民流離失所,露宿街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其狀甚慘。聶士成一邊發布安民告示,一邊通過地方官發放銀元,按戶賑濟,並幫助修建廬舍。他還要求部隊嚴明紀律,公買公賣,秋毫無犯。

聶士成治軍一向嚴明。部隊進入朝鮮後,他更是嚴格要求。6月9日,他的部隊抵達朝鮮不久,就趕上連日陰雨。為了不騷擾地方,他下令部隊分紮各山崗。由於帳篷漏雨,不能舉炊,官兵們叫苦不迭。營官魏家訓來向他請示,能不能到老百姓家弄點吃的。聶士成一口拒絕,他說現在是非常時期,老百姓也很困難。

魏家訓說:

“眾有怨言。”

聶士成目光嚴厲,看著他說:

“汝有否?”

魏家訓默然。聶士成沉下臉來,向他重申紀律,嚴禁滋擾地方,違者將受重處。他還廣為布告,說明清軍入朝,是為了“保護藩屬,弁衛商民”,並重申軍令,“購買物件,照給錢文,如有騷擾,或犯別情,軍法從嚴,決不稍輕”。他還公開對朝鮮居民承諾,部隊“如有騷擾,喊稟來營,從重究治”。[394]聶士成說到做到,聶部駐安州時,有勇丁取民間一蔬,聶立令“割耳以徇,全軍肅然”。據史料記載,聶部是入朝清軍中軍紀最好的部隊。

就在聶部進入牙山後不久,朝鮮政府與義軍達成和解,並簽訂了停戰協議。12日,義軍退出全州。不久,李鴻章來電,稱東學黨已退兵,令我入朝軍隊著即整理服裝,訂期內渡;同時李又致電袁世凱,催促日軍一起撤兵。聶士成得到這一消息後,鬆了一口氣,原以為朝鮮危機已經解除,但殊不知,隨後形勢陡轉。不久便傳來中日撤兵談判破裂、日本大舉增兵的消息,朝鮮局勢由此再度緊張起來。當時,聶士成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認為日本以水陸大隊壓韓,據險尋釁,蓄謀已久,而敵眾我寡,地利人和,均於我不利,如戰正好中其詭計。因此,他多次向葉誌超建議,並致電李鴻章,稱“匪亂”已平,我軍應盡快班師,免啟釁端。

據聶士成回憶說,他致電李鴻章的時間是在7月11日晚,第二天李便回電稱,和議未定,著暫駐牙山。24日,李鴻章再次來電,聲稱“和議決裂,速備戰守”。[395]隨即調派江自康仁字營兩千餘人,分乘“愛仁”“飛鯨”“高升”三艘英國商船增援牙山。

聶士成接到李鴻章的電令,已是7月25日。次日便傳來“高升”號被擊沉的噩耗。

朝鮮局勢迅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