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不錯?
城市搞公園建設,向西方學習搞點雕塑這是一種時髦,我們自己在雕塑方麵沒有現成的東西,就把世界公認的大衛傑作克陛一番。豎在公園當然意在欣賞,東方人向西方人學習一回,這有何錯?
老百姓砸雕塑,當然有他的憤慨。公園是城市的體麵場所,以含蓄內向誠懇勤勞而成為民族之本的中國人對這個西方的模特豎在這兒當然不舒服,特別是一家老少三代男男女女走到這雕像下,氣更不打一處來,有血氣方剛者一泄胸內火氣,砸了它又有何錯?
為什麼又都錯了?
城市的公園既然是市民大家的,那要不要聽聽市民大家的意見,開個座談會,請專家來也請市民來,特別是退休的和家委會的普通百姓,聽聽他們的說法。也可以搞個民意測驗,把政府的方案發下去,來個問卷調查,看看讚成和反對的概率有多少。石家莊城建市政方麵不知是否這樣做了,沒做,當然錯了。城市畢竟是數以百萬計的市民的城市,也是國家的一個細胞,小事也往往事關大事,長官意誌,最高領導拍板,若忘了群眾,那不違背了“三個代表”?
公園既是大家的公園任何人都沒有在公共場合打砸的自由,若果沒有1153
公德和法規,每個人都為所欲為,看不順眼就打就砸,那還不亂了套?即使有什麼錯了,那總有糾錯的辦法和渠道,可以給市長寫信,可以讓媒體曝光,可以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去提議案,也可以直接找有關部門當麵反映乃至當麵指責,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拿起錘子自己就衝上去了,是不是有點流氓無產者的味道?那算得上是文明市民嗎?
大衛之裸雕塑和楊貴妃裸像雕塑本身都是不錯的雕塑藝術,但人們往往忽略的是,藝術品還有一個環境問題。西方博物館有不少裸體繪畫藝術品,但總是為數極少地把這些裸像作為廣告或藝術品在大街上、大廣場上展示。藝術欣賞有個環境問題,在車水馬龍的大街或農村集鎮演一台西方的音樂會,是不是有點不倫不類?城裏商業超市的背景以齊白石張大幹的國畫作品為主調,是否讓人哭笑不得?美術學院的人物模特寫生能不能到公園這些大庭廣眾中進行?藝術離開了藝術存在的環境,藝術效果自然要打折扣的。
前不久一家報紙上登了一組以壺口為背景的裸體女模特的照片,有人問我好不好,我說不好。不好不是藝術作品本身不好,是登在這種作為大眾媒體而且是以中低文化層為對象的自我標榜為俗文化層服務的報紙上,就更顯得不好。而照片掛在藝術博物館或刊於純藝術類刊物土,誰還有話說?
另外,藝術的借鑒和吸收、推廣和普及、認可和模仿,都有一個過程,有時甚至是幾十年幾百年為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東西發揚了,有些泯滅了,有些淡化了,有些綜合了,這都很正常。我們每個人,都不妨以寬容而又嚴肅的態度對待這個看來簡單卻並不簡單的問題。若離開文化兩個字說裸像,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中國,兩個裸像算什麼!有沒有都照樣天下太平。
(載2002.10《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