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媒體管理的發展趨勢(5)(1 / 2)

所謂規模經濟,是指人們合理地選擇或控製工廠、企業或其他經濟實體的規模,以最優化地集聚、組合生產力因素而取得最大的效益。即通過生產集中、經營集中、開發集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獲得規模效應。一般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一是靠企業內部投資擴大;二是通過企業間的合並、聯合。顯而易見,集團化是企業聯合極為有效的形式。

集團化建設是實現集約經營的有效方式。隻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以資產為紐帶,以業務重組為鏈條,打破行政、地域界限,通過兼並、重組、收購、股份製改造,快速提升出版產業集中度,就必然有利於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實現規模經營。

集團化建設是低成本擴張的現實途徑。通過母子公司、兩級法人體製建立,完善以產權製度、法人治理結構為基礎的現代企業製度,有利於盤活存量,吸引增量,優化組合,調整結構,壯大實力,擴張發展,從物質基礎和體製機製兩方麵提高出版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集團化建設的核心是培育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獨立負責的市場競爭主體,造就市場競爭中的國家主力隊。這不僅能優化組合、集中優勢,而且有利於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打破計劃經濟體製下出版單位依附黨政部門的局麵,使政府專司管理、企業獨立經營、事業全力服務,各負其責、各行其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媒體行業已積聚了巨大的資源,但由於受計劃經濟體製的影響,條塊分割,配置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整體資源配置亟待優化。而優化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集團化發展。因此,媒體機構通過聯合,取長補短,集中優勢,合理配置資源,產生協同效益,形成規模經濟以增強競爭實力向集團化發展,是中國媒體行業要走的必然之路。

中國傳媒業可以說是朝陽產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為滿足大眾日益增加的對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為擴大我國文化、廣電業的國內國際的影響力,政府必然會要求我國的廣電業做強做大,進行產業升級,對存在的不合理結構進行調整。而一批傳媒集團的形成,可以在中國的媒體市場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在競爭中發揮主導作用,也有利於抵禦國外傳媒集團在中國的擴張。

(二)集團化的國外經驗

國際大型傳媒集團的發展通常有四個層次:首先是同類媒體之間的互相兼並:報紙購買報紙,電視台聯合成電視網。其次是深層兼並,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縱向指通過並購等手段控製一種媒體產品的整個生產銷售過程,例如製片廠購買電影院線,雜誌商購買造紙廠,電視台購買節目公司等,以此來降低成本,確保產品的銷售渠道;橫向指的是購買其他不同類型的媒體,如電視台控製廣播電台、報紙、網絡公司等等,以有利於各種媒體信息渠道資源的共享,實現效益最大化。第三個層次是媒體和其他產業的融合:如電視業和電信業的聯姻。第四個層次是地域上的擴張:傳媒集團實行“跨國經營”。迪斯尼、新聞集團、威亞康姆都是這樣的套路。

BBC、NHK和Time Warner都是世界著名的傳媒巨頭,通過對其集團化的發展脈絡和經營特征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對發展我國的傳媒集團有一定的啟示、借鑒作用。這三家傳媒集團中有兩家是政府控製的公營電視機構,一家是私營電視機構,但三家發展的共同規律都是:

1.集團化是媒體經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大傳媒巨頭都經曆了從單一媒體運作到跨媒體的綜合性經營、多元產業發展的過程,經營組織形態也是從簡單的單一企業運作模式逐步走向多重結構的集團化運營模式,從而實現了整合資源,極大地提高競爭實力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