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新技術的發展對媒體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要求
管理者的知識越豐富、合理,其接收客觀信息的能力越強,就好像一個高明的樂隊指揮能聽出樂隊中是否有雜音,是什麼樂器發出來的,而一個普通的聽眾卻茫然不知。高新技術在媒體中的應用,要求媒體管理者掌握相關的知識,並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高新技術的應用對媒體管理者的知識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媒體管理者還要掌握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學方麵的知識如現代經營方式、管理手段、組織領導和決策等等科學知識。媒體管理者隻有在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去思考、處理媒體管理中的各種問題,才能在管理活動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實現管理的目標。
(六)高新技術的發展對創新管理和管理創新的影響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媒體的發展,創新也起著關鍵的作用。創新管理是對創新的各個要素進行管理。管理創新是管理各要素,如管理手段、方法,管理思想的創新。現代的傳播技術有利於管理創新和創新管理,可從三方麵來看:首先,可以使管理者從一些瑣碎的事務中解放出來,使管理者有更多的精力從事管理創新和創新管理。其二,可應用它進行創新管理和管理創新。其三,它的應用拓寬了管理者的思路,改變了管理者的思維方式。
四、高新技術給媒體管理帶來的難題和趨勢
(一)數字電視的推進
1.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需思考的問題
在我國數字電視推進過程中,第一步是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但由於長期以來我國媒體管理體製的原因,產業發展麵臨一些壁壘。首先,我國有線電視業一直按事業化而非企業化運營,有線電視運營商的市場主體獨立經營地位未完全明確;其次,電視台製播分離體製還未形成,社會節目製作市場發育不充分,付費電視內容極度匱乏;再次,我國有線電視沒有實行分層經營製,觀眾沒有形成為內容直接付費的消費習慣。由於有線運營商沒有能力和動力進行業務創新,因此我國有線電視一直處於功能單一、收費低廉的粗放經營狀態。因此,與西方國家比較來看,我國的有線電視數字化不僅僅是要完成一次由模擬到數字的技術升級,更是一次在數字化新平台上重建有線付費電視運營新體係的製度創新。
我國推行有線電視數字化基本是從試點城市開始的,如青島、佛山、杭州等城市,基本上都是在探索較好的模式,這些城市從目前推進的效果看比較理想,但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是技術標準問題,其中包括機頂盒製式問題。數字電視網絡運營商為了實現用戶和節目的管理,必須在機頂盒集成有條件接收係統。而有條件接收係統這個產品一方麵仍處於戰國時代,缺乏統一的標準,各家互不相容;另一方麵,我國龐大而分散的有線電視網絡無論從自主利益出發還是從技術安全性考慮,都不可能僅選用一家的有條件產品作為統一的標準。因此機頂盒與有條件接收係統的密切綁定使得機頂盒在市場準入方麵存在技術和貿易雙重壁壘,短期內它不能像電視機、手機一樣在市場上隨意銷售。
其次是節目製造商、集成銷售商、運營服務商在價值鏈上站位及分成問題。如果在產業啟動的初期,產業鏈上的運營主體不能準確定位、達成妥協,則有可能會使得數字內容無法傳送到終端用戶,加劇內容匱乏的矛盾。
第三是網絡整合的問題。盡管廣電係統的網絡整合已經進行了數年,但目前仍是一張沒有互聯互通的散網。而沒有整體規模的網絡是很難有前途的,即使在局部區域有一定的規模,其發展空間和運營成本都沒有多少優勢。
第四是廣播電視行業事業向企業化改製的問題。隻有所有的網絡運營機構都轉製成為企業,按照企業體製來經營運作,有線數字電視行業才能真正建立全成本核算體係,才能有企業自身的積累和發展,才能有產業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