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Internet在全球的爆炸性增長。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新的網絡模型和網絡理論也隨之被提出,首先是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問題。隨著互聯網的高速增長,IP業務也得到了快速增長和多樣化。特別是隨著多媒體業務的興起,計算機已經不是單純的處理數據的工具,而是越來越貼近生活,計算機的交互越來越實時和生動,這對計算機互聯網絡也就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那些有帶寬、延遲、延遲抖動等特殊要求的應用來說,現有的服務顯然是不夠的。盡管由於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帶寬以及網絡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需要通過網絡傳輸的數據卻也幾乎以與網絡發展速度相同的速度在增加,甚至超過了網絡發展的速度,這使得網絡帶寬與網絡速度依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同時,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些新的應用(如多媒體應用、組播應用等)不僅增加了網絡流量,更因為這些應用改變了以往Internet上的流量性質,因而它們需要全新的服務要求。由於不具備服務質量保障特性,不能預留帶寬,不能限定網絡時延,因此,目前的Internet無法較好地支持許多新的應用如遠程教學、遠程手術、遠程會議和學術交流等。因此,QoS越來越被研究領域所重視。
(三)信息傳輸技術的發展
從信息傳輸技術的發展看,傳統信息傳輸技術主要以無線電波和電纜為媒介,以電話機、傳真機、報話機為基礎,采用有線、無線報話方式。現代傳輸技術向微波、光纖、衛星通信方式轉化。光纖通信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傳輸極寬頻帶的信息,是今後以視像為人機接口通信的最有效工具。光纖通信主要應用於遠距離大容量通信,但由於光纖製造成本的下降使它進入本地網,計算機化的數字通信網絡(ISDN)和用戶環路業務。光纖本地網可提供圖形、視像與大容量數據通信。光纖用戶可以同時進行話音、數據、有線電視等業務。與光纖通信形成直接競爭的對手是衛星通信,自1965年第一顆國際通信衛星上天以來,通信衛星的發展已進入第六代。由於技術的進步,衛星通信的頻段,根據不同的用途可以進行語言、數據、高質量的演播室級電視節目在窄帶、寬帶上的傳輸業務。傳統的通訊靠地麵中繼站傳輸,衛星通信技術的進步體現在星上部分和地球站部分的技術進步,其中星上部分的技術進步主要體現在:一是天線多工陣列,支持固定成形波形束和跳波束;二是星上存儲與交換。地球站部分技術進步主要體現在源編碼、傳輸係統調製、編碼及接口設備上。此外,個人通信技術,CAVA傳輸技術,以及國際互聯網技術等信息傳輸技術也在進步與發展。
從世界範圍看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趨勢,多媒體通信將是因特網的主體通信業務,也是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而在未來的發展中,會出現壓縮比更大的壓縮技術、更可靠的傳輸協議等等,這樣便可在網絡上更順暢地實現實時多媒體信息的傳送。
(四)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
所謂三網,是指通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在中國,三網融合主要是指三類不同的業務、市場和產業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依托全數字化的網絡設施來支持包括數據、語音和視頻圖像在內的所有業務。
三網融合體現了信息領域技術進步,將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三網融合的過程將導致信息產業結構的重新組合和管理體製及政策法規的相應變革。實現三網融合將會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為社會提供多元化的電信及信息服務。
三網融合表現為在技術上趨向一致,即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層上相互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統一。三網融合使話音、數據和圖像這三大基本業務的界限逐漸消失,整個網絡正在向下一代的融合網絡演進。真正做到三網融合,則必須同時具備傳輸、交換、接入功能,並且在網絡的各個環節對信息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