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我國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對策發展(1)(2 / 3)

⑤全國部分重點中學名校的教科研或多媒體教學網站。如北京四中、北京景山學校、人大附中的網站,也有無償和有償地供供檢索和下載。

⑥自建數字資源庫,像華南師大附中圖書館,除另有館員負責傳統圖書館的計算機自動化管理外,還有一個由館長領導的有四名專職館員組成的信息資源整合組。一方麵從網上各相關資源庫搜集資訊並整理、標引為本校資源庫的基礎積累。另一方麵負責對全校各學科教師網絡教學課件的審核輔導,完成後再加入本校的資源庫中去。但是,像有該校圖書館這樣人力資源的學校,全國為數極少,如果華南師大附中像北京市、北京景山學校那樣一批學校,組成教學科研課件共享聯網,進行分工合作,並對資源加以規範標引,然後加以公司化運作(像北京四中本身就有規模不小的公司),就能讓全國更多學校實現資源共享。

二、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

由於我國中小學校有60餘萬所,遍布中華大地。又由於屬地和管轄的條塊不同,如礦山、鐵路的附屬學校;市、縣分管的學校等。在數字圖書館的項目、資金、人才方麵很難統一,再加上中小學在圖書館計算機和網絡人才方麵的匱乏,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和組織管理難度較在大,但正如本章節上一節所介紹,教育部在2002年8月就教育信息係統的互操作規範問題,製定了互操作規範框架EMIF。2003年11月,又在北京召開了數字圖書館建設會議。目的也是為了摸索出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路子,但不管如何探索,大致還要從以下幾方麵去努力。

首先要規劃所要開發的資源內容。從其他國家的數字圖書館的開發情況來看,選題內容大多注重科研教育、注重曆史遺產的挖掘。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數字圖書館要傳播中華文明和進行國民素質教育,使之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知識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所以資源庫的內容應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曆史、地理、民族、文學、藝術、宗教、自然科學、農業、醫學、對外交流等各方麵。要按照中小學教育需求選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後難的建設數字圖書館資源庫。

其次,篩選據有價值資源進行資源庫建設。建設者要首先確定資源對象,然後將之進行數字化,在收集資源時要注意兼顧多種媒體形式。要對資源內容進行很好的編輯,這是數字圖書館資源庫區別於目前網上資源的重要特點之一。優先采取中小學用戶易於接受的超媒體表現形式,對素材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工作,編寫解說詞,認真比較篩選圖片、影像等。

如本書第八章所介紹數字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要基於XML的元數據來標引,因為首先要選定係統,然後確定元數據的格式,提出數據結構要求,供軟件人員設計文獻類型定義(DTD)

。元數據分描述性數據、管理性數據和結構性數據。它包含了定位標識、書目記錄、再製作品的結構化文件頭等內容。對資源內容進行分類標引。包括分析內容,給出分類主題,並使用基於XML開發的資源加工係統軟件對資源內容置標,以便於不同的用戶通過遠程訪問共享這些信息資源。

三、中小學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數字圖書館強烈的市場需求和昂貴的知識產權保護費用的矛盾,是數字圖書館發展的一大障礙。與高校相比,對數字資源使用頻率相對低,經濟實力相對差的中小學校因此便少有人問津。從一定角度講,知識產權製度的確構成對大規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障礙。發達國家在建設數字圖書館過程中同樣受這一難題的困擾,但是處理的思路卻又是十分明確而堅定的,那就是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而不是以各種方式規避它。知識產權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財富和資源,知識首要製度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製度和法律原則,發達國家深諳此理,因此更加重視的是在保護、而非規避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產權,因為規避意味著更大規模的規避,而保護基礎上的利用則能促進知識產品更大規模地被創造出來。美國國會圖書館實施的“美國的記憶”數字圖書館項目,主要是對那些已經沒有產權、產權歸屬不明或者產權屬於國家(公眾)的信息資源加以數字化,並且提供有償服務,使得公眾的共同權益同公眾共同享有。“美國的記憶”的初衷是為高校和成人服務的,但實踐幾年後的評估結果既出人預料,又令人驚喜,經過教育改革的美國的中小學校:非常重視對原始資料的需求。而國會圖書館恰恰有十分豐富的館藏。經過數字化後,全國中小學師生通過非常方便的互聯網,把這些館藏文獻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受到全美中小學師生們的讚譽。使這個數字圖書館計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成功範例。但美國其他的數字圖書館項目也還是十分注意避免侵犯知識產權,在進行有關技術開發或示範項目建設時,對有關的文獻進行數字化都事先征得產權擁有者的授權和許可。不過,我國有關單位如“超星”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也像“美國的記憶”一樣,對那些超過法律時限,產權歸屬期已過產權歸屬不明或產權屬公眾的信息資源進行了數字化。為我國文獻資源數字的大眾化,開辟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