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文獻所屬典藏庫的代碼,如“A”庫,為師生共享庫,對所有讀者開放;“B”庫為教師資料庫,隻對教師讀者開放借閱,或高三學生可前來“閱”(如研究性學生課);“C”庫為學校文獻特藏,任何人隻能閱不能借。
(二)與讀者的文獻借閱規則有關的代碼設置這類代碼可以阿拉伯數字組成變成一種可掛讀者也可掛文獻的規則代碼。如01為可預約1本,02為可預約2本;051為預約的書5天內代為保留。052為10天內代為保留。這四個規則掛到某個讀者身上,那麼他預約的書,圖書館為他保留5天或10天,超過這個期限,就要借給別人了。
又如文獻特殊借期代碼。如“A”必須48小時歸還,“B”必須72小時歸還,“C”必須96小時歸還,目的是加快那些人人都欲先睹為快的圖書的周轉率。如“神舟五號”返回後,宇航員楊利偉出的書,中小學生的《哈利·波特五》剛出版的頭一個月等。都可由這些規則代碼來臨時設定。
三、讀者辦證和讀者信息的儲存和檢索
為了讓讀者辦證時,登記好相關信息,最好由圖書館印製一張登記表,做成64K大小的小紙口袋。代中裝讀者需要的1寸彩照1張,要求照片反麵寫姓名和學號或班級,紙袋的正麵印有1張小表格需讀者填寫的,主要信息如:姓名、性別、學號、班級或部門專業,電子郵箱號、電話號碼、手機號。反麵印製一張特殊要求一欄表,印幾個內容供讀者打勾。如信息需求欄可以有新書信息等。活動信息中有:名人演講、閱讀交流、應聘管理員等等供讀者選擇,以便日後用電子郵件或手機短信等方式予以通知。
圖書館把這些信息和照片一一對應錄入讀者管理係統。一般的圖書館自動化管理係統都能打印出讀者彩色照片,有讀者證號條形碼的借書證,並可塑封後發給讀者。這種借書證簡潔、漂亮、成本一般不超過2元,這對中小學來說是再經濟不過的了。
圖書館的師生讀者,少則幾百人,多則五六千人,這麼多的讀者,而且每年有三分之二的讀者出,三分之一的讀者進,離館退證的畢業生,其借閱信息一般還要保存三年以上,因為教育行政部門的各種評估活動,都要以往三年的流通率,所以,人走證退但不能清除讀者檔案和文獻的借閱信息。
本書前麵所說的讀者辦證信息一經錄入,讀者開始到圖書館登記進行借閱,便產生了借閱信息。從此以後,讀者信息就開始與借閱信息關聯。圖書館管理人員、讀者本人經常要查閱群體或某一讀者的借還記錄。所以,這一部分的程序設計應能查某一讀者、某一專業、某一班級、某一年齡段(以年級為基礎)的男生或女生的相關借還、預約、超期等信息。為圖書館的借閱流量和閱讀心理分析提供準確而又及時的數據。
(第二節)流通管理
圖書館計算機自動化管理給圖書館帶來的最明顯的效益就是分編錄入和流通,速度也大大提高。快捷、方便、記錄準確的流通管理模塊,有力地促進了圖書館圖書流通率和為讀者服務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給過去開放程度低的中小學圖書館,幾乎帶來了一次辦館理念的革命。
而這一革命性的具體變化,又反映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流通過程的實現和流通結果的統計分析這兩方麵的工作上。
一、流通過程和流通的主要形式
(一)文獻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