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潮流與趨勢(15)(1 / 2)

我們對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有著這樣一個判斷: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中國電視的“宣傳品”時代;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電視的“作品”時代;從90年代中期至今,是電視的“產品”時代。目前,中國電視內容生產正處於以“產品”製造和生產為追求的時代,但同時來自主流媒體的宣傳要求和來自職業電視人的專業要求,也就是來自宣傳品和作品的要求,使電視從業者在三“品”之間的選擇上不斷徘徊、遊移,我們不得不在三“品”之間選擇一個重心。然而,有抱負的電視從業者往往希望三“品”同時成功,但在現實情境中,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目標。由於這個目標實現的難度過大,所以帶來了許多電視內容的生產者、從業者現實選擇的種種困難,這恰恰是當今電視內容生產者麵臨的困境所在。但是,開播這五年來,《江蘇新時空》製作播出的這些係列重大主題報道,在很高一個層次上實現了“宣傳品”、“作品”和“產品”的有機統一,實現了三種價值訴求和評價標準的有機融合,這是難能可貴的。

作為“聯播類”新聞欄目陣營中的重要一員,加之其“江蘇全省新聞聯播”的特殊定位,《江蘇新時空》不可能做“去意識形態”和“反意識形態”的東西,而是要時刻強化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及其宣傳宗旨,就像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不可能做與黨和國家無關緊要的事情一樣,要時刻把黨性、政治性和國家大局放在首位。《江蘇新時空》的係列重大主題報道,作為“宣傳品”的品質,具體體現在:

1.圍繞中心,緊密配合。《科學發展在江蘇》、《執政為民謀發展——新時空全省行》、《和諧發展·春滿江蘇》、《科學發展四優先》、《小康新征程》等係列重大主題報道,都是緊緊配合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中心工作的提出與實施而策劃的大型新聞行動。從這一點看,《江蘇新時空》一直在為做好黨和國家方針的宣傳者,做好省委省政府政策的闡釋者,做好溝通政府、聯係群眾、傳遞民聲民情的橋梁與紐帶而踐行著新聞人的職責與重任。

2.主題宏大、立意高遠。《江蘇新時空》的重大主題報道都是選擇重大選題策劃實施的大製作、大手筆,如“科學發展觀”、“執政為民”、“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這些主題不僅僅局限於現實,而且縱貫曆史,麵向未來,立意有高度,有深度。

3.關注時代,關注經濟。《黃金江岸率先路》關注江蘇長江沿線的經濟開發;《潮起揚子江》關注江蘇民營企業的全麵發展,《新農村之路》聚焦江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實踐。幾乎每一個主題報道都著眼於時代發展的前沿主題,著眼於江蘇省的經濟發展建設,做到為經濟發展服務,為時代主題服務。

關於《江蘇新時空》係列重大主題報道的“宣傳品”的品質,自然不必多言,畢竟這是它作為一個“聯播類”欄目的宗旨與定位的應有之義,這也是媒體的使命與職責。“宣傳品”固然能夠收到一時一地的宣傳效果,但是宣傳品固有的一次性、易碎性、易逝性的本質,使它的價值僅僅可以“傳於一時”,而不可能“流於一世”。如何做到在播出之後,重大主題報道仍然具有曆久彌新的價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電視節目提升到“作品”的層次,通過電視人“主體性”的注入,電視傳媒從業者的個人職業化訴求和專業化追求,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品質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