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潮流與趨勢(15)(2 / 2)

《江蘇新時空》的係列重大主題報道,作為“作品”的品質,具體體現為:

1.突出的時空特性。正如《江蘇新時空》本身就標明“時空”一樣,其係列重大主題報道十分注重“時間”與“空間”的創意與處理。許多重大主題報道不斷突破時間、地域、國界的局限,尋求跨時空、跨地域、跨國界的境界。繼“江蘇行”之後,《江蘇新時空》通過派出記者、衛星連線等方式,跳出江蘇,走出全國,走向世界,打破了報道所觀照的地域與時空的限製。揚子江與萊茵河、富士山三者之間的“對話”頗具創意。

2.豐富的報道手段。《江蘇新時空》在報道形式、手法上有著許多突破。如空中、地麵、水上等多種視角的選用、呼應,江河交叉穿行;如國內國外對話,“動靜結合”;既有記者感言,又有專家點評;既注重抓取鮮活具體的新聞點,又巧妙地以點帶麵等等。可以說,每一次新聞行動都在前次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

3.記者的主體地位。《江蘇新時空》的係列重大主題報道,在深入闡述主題的同時,並沒有忽視發揮記者的主體作用。以往的主題報道常常發生“隻見主題不見人”的現象,從而削弱電視傳播的人際傳播色彩。《江蘇新時空》的係列重大主題報道,既做到了主題突出、敘事,同時又充分發揮了記者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節目顯現出記者、編導的主體性特征。徐浩然等一大批出鏡記者的出現,使得重大主題報道增添了人的色彩和人的魅力。

《江蘇新時空》的係列重大主題報道很好地實現了“宣傳品”與“作品”的有機統一。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在審看完大型新聞行動《黃金江岸率先路》(9集)後,所給出的評價是“不僅是一組出色的報道,更是一部優秀的新聞作品”。

在電視的“產品”時代,僅僅做到“宣傳品”與“作品”,仍然是不夠的。電視節目作為“產品”,其評價標準就是其市場價值的實現程度,比如較高的收視率、較強的廣告拉動能力或者較強的市場回收能力、開發能力,能否形成產業鏈、創造市場價值等,都是衡量產品是否成功的標準。在重大主題報道的帶動下,《江蘇新時空》的“產品”品質得到充分彰顯:

1.不俗的收視表現,不斷增長的廣告創收。從2002年7月22日開播以來,《江蘇新時空》收視率不斷呈上升趨勢,目前在南京地區已經達到前幾位。通過幾年的良性運營,《江蘇新時空》的全年廣告額2006年已經創下曆史新高,並成為南京地區最具廣告贏利的新聞欄目之一。

2.精心策劃,統率主題報道全過程。重大主題報道是一項係統工程,《江蘇新時空》把每個重大主題報道都作為一次大型新聞行動進行精心策劃,從主題設定、方案策劃,到組織架構、采訪拍攝、錄製製作,無不需要精心謀劃、精細安排、精密組織,而所有這一切都基於周密的策劃。可以說,每一次大型新聞行動的成功,首先都是策劃的成功。

3.項目化運作,引入招投標競爭機製。大製作需要大投入,大行動需要新機製來保障。《江蘇新時空》創新運作機製,實行項目化運作,每集招標編導、攝像等主創人員,事先明確責權利及相關獎勵。事實證明,《江蘇新時空》通過機製的創新,推動了大型新聞行動突破主題報道易枯燥、形式老套的瓶頸,保證了主旋律報道的深度和力度,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三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