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潮流與趨勢(14)(3 / 3)

總之,政治、經濟(市場)、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與電視始終呈現著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進步的關係。因此,當我們觀察、描述與研究中國電視的發展、成長與進步的時候,僅就電視看電視是不夠的,我們至少可以從上述五個方麵與電視的互動中來辯證地看,取其正麵與負麵、積極與消極等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認為,從這五種視角來看中國電視或許可以得到較為中肯的對於中國電視真實、準確而辯證的把握與認識。

(本文與顧亞奇合作,發表於《新聞與寫作》2005年第7期)

創新重大主題報道,推進電視新聞改革

——以《江蘇新時空》的係列主題報道為例

眾所周知,在中國發生新聞最多的地方是北京,因為北京是政治中心;但新聞傳媒競爭最為激烈的城市卻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僅就電視傳媒而言,南京地區的晚間時段(17∶45~20∶00)除了央視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以及各省級衛視集中播出的各地新聞聯播之外,南京本地的新聞欄目就有《江蘇新時空》(江蘇衛視)、《1860新聞眼》(江蘇衛視)、《南京零距離》(江蘇城市頻道)、《直播南京》(南京電視台)等,這些電視新聞欄目在全國也負有盛名。其中,《江蘇新時空》自2002年開播以來,在激烈的競爭中已經走過了五年的曆程。

與全國各地的新聞聯播一樣,《江蘇新時空》一方麵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源與地位,其權威性與重要性自不待言;另一方麵它也深受“聯播體”新聞語態與報道模式的深刻影響和束縛,這一點對以《南京零距離》為代表的民生新聞甚是發達的南京地區來說,無疑是最容易被百姓冷落和業界詬病的地方。可以想象,《江蘇新時空》所麵臨的壓力顯然是多方麵的,如何破除這種束縛和壓力,是《江蘇新時空》麵對的一個現實難題。

開播五年來,《江蘇新時空》不但很快在眾多“聯播類”新聞欄目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全國電視同行的認可與好評,由此成為全國十大名牌電視欄目之一。在這五年中,《江蘇新時空》曾多次得到江蘇省領導同誌的高度肯定,而且其收視率也一直有著不俗的表現,廣告創收也不斷提升到新的水平。作為“聯播類”新聞欄目,《江蘇新時空》能夠得到“領導肯定+精英認可+百姓喜愛”,在全國範圍內都實屬罕見,對於其中的經驗值得好好總結和推廣。

考察《江蘇新時空》獲得成功的原因,這與它五年來策劃、製作並播出的一係列重大主題報道有著直接的關係。2003年,為呼應江蘇新一輪沿江開發戰略,《江蘇新時空》推出了大型新聞行動《黃金江岸率先路》(9集)。2004年,《江蘇新時空》同時推出縱貫全年的大型新聞行動《科學發展在江蘇》、《執政為民謀發展——新時空全省行》和《文化江蘇采風行》,其中8集專題片《文化遺產與張力》在蘇州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播出。2005年上半年,《江蘇新時空》推出大型新聞行動《和諧發展·春滿江蘇》,深入展示江蘇省委、省政府構建和諧社會,推進“兩個率先”的生動實踐;下半年,《江蘇新時空》啟動實施以《新農村之路》為題的大型新聞行動,展示了江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探索、實踐和成就。2006年上半年,係列報道《全麵小康社會建設看昆山》(7集)、大型新聞行動《科學發展四優先》(8集)、《揚子江、漢江、富士山——對話新農村》(8集)等連續推出,展現江蘇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所取得的新成就。2007年上半年,《江蘇新時空》陸續推出了《MG新傳說》、《潮起揚子江》、《走進新街口》等係列報道,5月上旬連續播出大型新聞行動《小康江蘇新征程》(10集)。

以上可以粗略看出《江蘇新時空》在重大主題報道方麵的密集程度與厚度、重量。可以說,正是這些係列重大主題報道,是《江蘇新時空》區別於其他“聯播類”電視新聞欄目的優勝之處,或者說,是其自身獨具的欄目品質和鮮明標誌,對此,本文將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