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潮流與趨勢(14)(2 / 3)

三、社會視角

中國電視成長於中國社會的土壤之中,它與這塊土地、與這個獨特的社會生態從來都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長和進步的。在中國電視與中國社會的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極大地影響著中國電視的發展狀況。不論是某一時期社會的心理狀態、情感狀態還是社會組織機構的狀態、社會階層的變遷乃至社會道德、社會風尚等的變動,都會直接給某一時期的電視打上深深的烙印。不同時期的電視的風貌甚至可以從一個側麵見證一個時期的社會狀態,如積極與消極、正麵與負麵、健康與不健康等狀態都會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一定時期的電視內容之中。第二,中國電視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進步狀態。有人說,八九十年代的一代是電視的一代,通過他們可以反映出電視對人們的影響,不論是什麼樣的電視內容,如電視劇、電視廣告、電視紀錄片、電視綜藝節目等,還是特定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乃至語言方式等,都給當時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特別是正在發育成長中的青少年。從成功人士或各界、各年齡不同人群、不同個體的成長中,我們都可以見出電視對他們的深刻影響。第三,電視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毫無疑問,從西方到中國有一點是大家普遍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電視由於其巨大甚至不可代替的影響力,麵對社會生活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電視媒介在它的市場訴求和社會責任之間常常扮演著相互矛盾的角色,一方麵電視自身需要建構自己的注意力經濟體係,需要獲取利潤,以求得再生產、再發展;另一方麵這種“唯利是圖”的市場訴求又可能與公眾普遍認同的社會倫理相衝突。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承擔起自身的媒介社會責任,是正處於“轉型期”的中國電視所必須思考和迎接的挑戰。

四、文化視角

電視與文化更是天然的一對關係。人類在現代社會創造了電視這樣的媒體,而這種媒體正逐漸發展並不斷地改變著人類的文化生態,電視與文化的互動構成了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文化中令人矚目、前所未有的景觀。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以下幾點:第一,文化傳統和文化思潮極大地影響著電視。文化傳統更多地是遺傳意義上的曆史積澱下來的一種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知識係統,對於中國文化而言,以儒家文化和近代以來的革命文化為主導構成了當代電視最重要的傳統。而文化思潮則更多地是當下的,是在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中鍛造出來的時代文化,是人們當下的一種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以及知識係統。對於中國而言,當代文化思潮的衝擊對於電視的價值觀和話語係統不僅是背景而且直接呈現於電視的內容之中。第二,電視的發展極大地改變著當代文化格局與動向。中國電視在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中,由於其自身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而使文化格局由主流精英文化主導逐漸改變為大眾文化地位的提升。所謂“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當代文化取向相當大的動因來自於電視的衝擊。由於電視深入千家萬戶而使大眾文化幾乎無孔不入,構成了當代文化不可忽略的乃至起決定作用的地位。同時,異域電視文化的進入也不斷地改變著當代中國電視的文化格局,如韓國電視劇的風靡以及美國電視節目內容與樣式的引入,都在改變著當代的文化生態。第三,電視自身構成了獨特的媒介文化與藝術文化景觀。所謂電視文化,主體是由其媒介和藝術娛樂所構成的,電視作為媒介在發布信息、整理信息(如議程設置)、傳播價值觀念、製造媒介事件、設置媒介活動等過程中越來越多地影響著當代文化的取向與發展趨勢。作為藝術與娛樂,電視通過情感的宣泄、心理的疏導來營造特定的氛圍,製造種種偶像,滿足人們的情感心理欲求。正因如此,對於電視的媚雅還是媚俗、深刻還是淺薄、優良還是拙劣等等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正是這樣的爭議使電視製造了我們時代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致。

五、科技視角

作為20世紀誕生的現代傳媒與現代娛樂樣式,電視毫無疑問是20世紀高科技的產物,是20世紀電子技術發展的結晶。從科技角度來看電視因此也就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視角。第一,科技的進步推動著電視的進步。作為一個高科技的產物,科技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電視的風貌與生產發展的狀態,從無線到有線,從黑白到彩色,從微波傳送到衛星傳送,從模擬到數字,這一係列的科技進步都對電視的生產、製作、傳播方式乃至電視的內容變化產生著直接的、決定性的影響與作用。第二,電視的進步也影響著科技的進步。一方麵,電視自身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不斷進步,它要求科技不斷地改進和提升;另一方麵,電視作為大眾傳媒在推動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塑造人們的科學觀以及推進新的科技發明與科技交流方麵都直接或間接地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各種探索發現類的節目對人類的科技進步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第三,電視自身科技含量的提高離不開相關領域科技含量的提高。不論是電視的生產還是製作乃至傳播,我們可以看到衛星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在電視科技含量的提升上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從而催生了衛星電視、數字電視、網絡電視。這些相關領域的科技含量的提升與傳統電視的結合,不斷地改造著電視的景觀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