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潮流與趨勢(10)(3 / 3)

其四是新樣式的探索。電視劇創作是電視藝術創作的重中之重,因而電視劇的創作類別異常豐富,這些都是電視劇創作者不斷探索的結果。自1994年重慶衛視的《霧都夜話》火暴以來,電視欄目劇就成為各個衛視、地方台的寵兒,上海文廣的《疑案追蹤》、湖南經視的《故事會》、重慶電視台的《生活麻辣燙》、湖北經視的《經視故事會》等一檔檔周播、日播的欄目劇紛紛上馬。2006年,電視欄目劇無論是“老臣”還是“新貴”,都有不俗的收視,如湖南衛視今年新鮮出爐的青春偶像欄目劇《愛情魔方》,在播出後不久收視率就一路飆升。同樣,情景喜劇的創新力度也不小,典型的例子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林外傳》。

七、新媒體:網絡,還是電視?

2005年10月,中國政府決定,未來五年內將啟動一項重大改革:“三網合一”。在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首次將“三網融合”這一重大技術動向寫入其中。要真正實現網絡、電信、廣電的整合,打破橫亙其中的體製壁壘,必須解決行政、市場、技術等多個方麵的難題。

2006年,傳統電視麵對新媒介的挑戰,開始積極應對。盡管移動電視、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等新媒體大都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但是與傳播渠道單一的傳統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顯然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全天候收視、自由檢索和下載,市場前景廣闊。

據統計,到2005年底,我國網民總人數達到了1.1億,網民上網閱讀新聞占總人數的67.9%,搜索信息占56.7%,在線音樂視聽下載占37.1%,在線影視收看占33.8%。網絡使媒體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技術的變革越來越明顯地使網絡平台與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激化,使得傳統媒體集團必須主動迎接挑戰,以搶得先機。2006年春晚網上直播、世界杯網絡播出,昭示了新媒體的力量正在迅速壯大,開始蠶食電視現有的受眾,並著手把未來的受眾主體培養成自己的忠實受眾。

上海文廣捷足先登,成為國內電視媒體布局新媒體的先鋒,是目前中國電視媒體產業架構最為完善、最有競爭力的一家。4月28日,央視實施“台網聯動”戰略,整合了以前“央視國際”(www.CCTV.com)和“央視網絡電視”(www.ICCTV.cn)組建新的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視國際),既負責央視網絡宣傳業務,又承擔央視網絡資源的整合和新媒體增值業務,這可以說是央視布局新媒體戰略邁開的最堅實的一步。

中央電視台已經明確提出,要像打造電視品牌一樣打造網絡品牌。擁有巨大內容資源的央視,有50多年的節目儲備,這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但是,央視缺乏自己的有線運營網絡,目前也缺乏運作網絡的經驗和人才。央視能否在新媒體時代繼續其傳統的老大地位,答案遠未明朗。

回顧2006,我認為中國電視有兩個關鍵詞,那就是競爭和反思:媒體、頻道、欄目、節目在競爭中重新明確方向,尋求定位,在體製、管理、生產和傳播等方麵進行恰當的設計與規劃;同時電視人也在反思,中國電視的本質、本性,功能、角色和位置,以及戰略、策略的問題。2006年已經走過,2007年的中國電視將會呈現怎樣的景觀呢?電視與新媒體、電視與社會、各電視媒體之間……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誰也不能過早地得出結論,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發表於《廣告大觀》(媒介版)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