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潮流與趨勢(9)(3 / 3)

欄目劇,簡單說就是係列短劇。從國內第一部欄目化短劇重慶衛視《霧都夜話》的成功起,湖北經視《經視故事會》、浙江經視的《溝通故事會》、陝西電視台《都市碎戲》、北京電視台《身邊的故事》、中央電視台《心靈俱樂部》相繼推出,深受觀眾的青睞。

欄目劇成功得益於“創新”:其一,它用現代理念演繹傳統文化,從具有戲劇性的生活原料中選材進而加工改造;其二,它全力關注民生民意,用鄉音俚語表達觀眾心聲;其三,其播出符合電視與生活同步的傳播規律,采用欄目化、日常化的播出方式,而迥異於集中播出的常規電視劇;其四,它相對於長篇電視連續劇而言具有低投入、高產出的優勢,因而成為電視媒體的新寵。2006年,電視欄目劇修成正果,顯示了電視節目“創新”的魅力。舉例來說,南方電視新聞頻道自2006年3月4日開始播出《真實故事》,該劇播出10集後,平均收視率已達到2.2個百分點,最高一集收視率為4個百分點﹐而且平均觀眾忠誠度達到28%﹐傳播效果令人讚歎。

五、“電視選秀”:鋪天蓋地,三足鼎立

2005年的《超級女聲》火暴全國,也催發了中國的娛樂選秀節目的熱潮。2006年,這股勢頭“濤聲依舊”,娛樂選秀節目有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從地方電視台到央視,各大主流電視媒體爭先恐後,一時間娛樂選秀節目占據中國電視節目的大半壁江山,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真正走入“真人秀”時代,電視熒屏幾成大“秀”場,如中央電視台的《夢想中國》、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和《我型我秀》、廣東衛視的《空姐新人秀》、天津衛視的《化蝶》、山東衛視的《天使行動》、福建東南衛視的《搜狗女聲》、山西衛視的《男人大典》、安徽衛視的《超級新秀》、重慶衛視的《第一次心動》、北京衛視的《紅樓夢中人》、廣西衛視的《尋找最美麗新娘》、湖北衛視的《花落誰家》、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如果再加上一些地麵頻道的選秀節目,簡直多如牛毛,不勝枚舉,令觀眾眼花繚亂,中國電視再次彰顯了其“克隆”能力。

“超女”的火暴對電視媒體的意義不僅在於節目形態本身,更多的則在於其日趨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這種模式為電視活動的營銷開拓了新的渠道。

可喜的是,2006年的“真人秀”不再是“超女”一枝獨秀。從央視-索福瑞的收視數據來看,2006年《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的收視率為3.38%,與同類節目相比,保持第一。但與2005年“超女”總決賽將近11%的收視率相比則差距甚大。上海東方衛視和中央電視台分別推出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和《夢想中國》取得了極大成功,與“超女”分庭抗禮,這四檔節目使三家媒體在娛樂節目上呈三足鼎立之勢。

2006年到來的“娛樂選秀熱”已不僅僅是一個電視事件,更是媒體事件、文化事件。其影響已不僅僅在於娛樂節目本身,而是輻射到電視熒屏的其他各類節目中,“海選”、“PK”一時間成為大眾熟悉的時尚名詞;社會生活方麵,各種社區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商業文化活動,無處不隱藏著PK、選秀的影子,甚至諸如《紅樓夢》的演員招募等也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分析其原因,一方麵它是對傳統中國電視節目的“娛樂不足,嚴肅有餘”的一種撥亂反正;另一方麵也是深受國際潮流的影響。經過細致深入的分析我們發現,社會環境以及節目本身的發展內在動力和外在張力都在驅動這一潮流的到來。然而,任何節目都有自己的弱點和缺陷,都有自己的興衰成敗期,如今的娛樂選秀節目已經瓶頸凸顯,如何揚長避短、大膽創新對於任何一檔娛樂選秀節目來說都可謂是未雨綢繆。以2006年的《超級女聲》為例,盡管已經做了許多調整,如“賽製變更”,推出複活賽,增加名額等,但是其霸主地位已經被撼動。可見,要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創新,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