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06年鳳凰衛視走過了十年的光輝曆程。十年來,鳳凰人一直致力於打造“全球華語強勢媒體”,以此為目標,他們為溝通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世界華人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公益活動,在承擔電視媒介的社會責任方麵為內地電視媒體樹立了榜樣。
二、頻道競爭:從專業化走向品牌化
2006年,中央電視台提出“專業頻道品牌化”的戰略,標誌著中國電視的頻道建設開設從專業化走向品牌化。CCTV-新聞頻道改版、CCTV—2以大片、大活動、大綜藝整合資源,整合品牌,拉開了專業頻道品牌化的序幕。近幾年省級衛視紛紛“定位”,以差異化、特色化和個性化打造自己,在中國電視的內部競爭中獲得各自獨特的“身份”,為塑造頻道品牌提供了基礎。湖南衛視的“快樂中國”、安徽衛視的“電視劇大賣場”、江蘇衛視定位“情感頻道”、廣西衛視定位“女性頻道”、四川衛視定位為“天下故事頻道”等,不僅在業內獲得認可,而且已經取得現實的經濟回報。頻道品牌決定了頻道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決定著頻道的可持續發展。地麵頻道的“四小龍”——浙江教育科技頻道、江蘇電台城市頻道、湖南經視台、山東齊魯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具備了地區主流媒體的地位,在本省及特定區域內傳播影響力處於強勢,內容生產和編排區域特色明顯,收視率、市場份額以及經營創收在當地都名列前茅。
2006年,在專業頻道品牌化的進程中最典型的當數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開播四年的CCTV—10,遵從“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位”的理念,逐漸打造了一批優秀欄目,如《走近科學》、《探索·發現》、《人物》、《大家》、《百家講壇》等,不僅贏得了觀眾的廣泛讚譽,而且收視率穩步提高。CCTV—10作為精神品格的塑造者、科學品質的鍛造者、文化品位的提升者,已經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觀眾,初步具有了品牌效應。
三、大片創作:從《故宮》到《大國崛起》
2006年的中國電視熒屏上,有一種景觀值得大書特書一筆,這就是幾部電視大片的先後推出——年初的《故宮》,年中的《再說長江》和歲末的《大國崛起》。它們分別從人文曆史、自然與現實、社會經濟與政治等不同的視角和領域,以電視的最先進的影像記錄手段,描摹了曆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全球與本土相互交織與碰撞的壯麗景觀,給處在娛樂風潮中的中國電視帶來了耐人尋味的理性、思想與深度。這三部電視大片不僅在電視影像製作層麵取得了突破,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深入的反思和雋永的情調與境界,帶來了業界、學界和社會的普遍關注及讚譽。此外,以史詩電影為追求的《圓明園》不僅呈現在電視熒屏,也延伸到了電影院線。這幾部電視大片在市場化探索上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佳績。最近七八年間,中國電視在產業化探索的進程中,紀錄大片的製作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這對中國電視整體的文化格局和文化影響,包括電視的品位與品質,顯然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麵效應。這幾部電視大片的相繼推出,其重要價值在於,有力地提升了電視的品位與品質,這不僅對中國電視當下的文化格局已經產生了相當積極的改變,而且也必將對中國電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四、電視欄目:繼續推進改革,緩解收視率壓力
2006年,傳統電視品牌欄目依舊保持著固有的活力,並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盛名,如《百家講壇》,在媒體影響力和市場收視份額上獲得雙贏。專家的精彩講授,一方麵滿足了電視觀眾對曆史知識、科學知識的需求,另一方麵也充分發揮了電視的宣傳教育功能和知識信息傳播功能;同時電視媒體也通過製造電視學者明星為其再傳播帶來持續的社會影響力,但這也帶來了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例如學術大眾化的問題。
然而,欄目化生產這種相對單一的製作模式日久天長也容易讓電視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一些名牌欄目,如《藝術人生》、《實話實說》等在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也不得不麵臨“十年之癢”的困境,因此如何學會在激烈的電視媒體競爭中獲勝,大膽創新、銳意改革是關鍵。其中,欄目劇的探索較為成功,成為電視媒體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