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名刊精粹(1)(1 / 3)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簡介

《國家地理》的宣傳詞這樣寫道:你看過《廊橋遺夢》嗎?《國家地理》的記者不僅拍攝如詩如畫的圖片,其自身的經曆也編織著種種傳說。你看過《泰坦尼克號》嗎?《國家地理》不僅尋找和打撈沉船,也打撈令人心碎的故事。地理是一種教養,地理是知識的平台,地理是一種氣質,地理是談資和話題。

1888年1月13日,33人在美國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了一個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同年10月,新成立的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便是如今享譽全球的美國《國家地理》期刊。國家地理學會旗下擁有《國家地理·旅行家》、《國家地理·探險》、《國家地理·探險者課堂》、《國家地理·兒童版》等子刊,其發行量已逾百萬份。

該期刊已走過漫漫120個年頭。從南北極地到內陸城市,從神秘海洋到浩瀚宇宙,從埃及古文物到中國藏羚羊,美國《國家地理》期刊忠實地記錄著全球的地理概貌和世界的滄桑變遷。該期刊具有全球影響力,好似一隻穿越時光的巨手,不管歲月如何改變,它對讀者的吸引力仍是經久不衰。

1910年,《國家地理》采用黑白與淡彩的照片和生動的插畫;1930年代,《國家地理》開始使用萊卡相機和柯達底片;1959年,《國家地理》固定用彩色照片製作封麵;1960年代,《國家地理》的領域開辟到了太空和海底世界;而到了1970年代,期刊的領導層則再次打破了堅持幾十年的傳統,率領期刊邁向具有爭議性的領域,開始報導化學汙染、核能發電、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人類演化等等課題。同時,唯美的風格又讓它顯得卓爾不群。《國家地理》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裏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準。《國家地理》1985年6月刊的封麵具有裏程碑意義。其原因在於:一、這是該期刊照片巨大衝擊力的典範;二、該照片成為《國家地理》的標誌性圖片;三、該照片顯示出《國家地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主題上發生了變化。封麵上年輕難民女孩的照片是由史蒂夫·麥柯裏於1984年為配合一則阿富汗的故事而拍攝的。從此以後,這雙眼睛就征服了世界。

它對文字的要求同樣嚴格,它講究字字珠璣,強調文字與圖片的和諧。它注意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知識性,更是藝術感。創新而非迎合,唯美但絕不自賞,把握時代脈搏並具有一定的新聞性,這也使它吸引了不僅僅是自然的愛好者。

除了精美的文字和準確的信息,《國家地理》還創建了使用視覺衝擊的風格,並開啟了一條未來知識傳播型期刊的道路。約翰·奧立佛·拉·高斯於1905年就加入了《國家地理》並從事廣告業務。他在一本宣傳手冊中寫道:“《國家地理》找到了一種新的世界性的語言。它優越於世界語,不需要深入的學習。但這是一種無論叢林野人還是達官貴人,無論愛斯基摩人還是婆羅洲人,無論遊戲室裏的孩童還是大學裏的教授,無論家庭主婦還是匆忙前行的商人都能夠了解的語言——簡而言之,這就是照片的語言!”

《國家地理》的使命

-Inspiring People to Care About the Planet Since 1888,we've traveled the earth,sharing its amazing stories with each new generation.National Geographic's Mission Programs support critical expeditions and scientific fieldwork,encourage geography education for students,promote natural and cultural conservation,and inspire audiences through new media,vibrant exhibitions,and live events.

《國家地理》的風格

Besides good reading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the National Geographic imposed a style with its use of visual impact and set the course for future dissemination-of-knowledg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