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出版者協會一直在致力於改變雜誌讀者數量的統計方法。這一改變受到了廣告客戶們的支持和歡迎。新的讀者數量統計法不僅會改變廣告客戶購買雜誌廣告以及我們銷售廣告頁麵的方式,還會大大改變直銷商吸引讀者以及評估成功的方式。
如今的雜誌出版商每天都要寄出數百萬份經過仔細校對的郵件,但成功率隻有百分之三四。這簡直就是一個與樹木為敵的行業。別犯錯誤,雜誌業應該致力於進行對環境負責的商業活動。
消費者對於營銷的期望正在不斷地增長,今天的消費者更是希望他們能夠自己控製獲得銷售信息的方式,不論這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網絡下。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願望。因此,樺榭菲力柏契傳媒集團以及其他許多出版商都非常讚同行業自律,允許消費者自行選擇從有責任心的寄件人處獲取郵件的頻率。
在使雜誌和直銷商有能力向此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從廣告轉移到衡量讀者人數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雜誌比收音機和電視更早開啟了媒體受眾的概念。75年來,推動雜誌流通的一直都是向廣告客戶做出的發行保證,特別是對那些全國性雜誌。這些保證,反過來又起到了決定雜誌廣告定價的作用,而廣告是現在也是將來雜誌業收入的最大來源。目前的雜誌廣告仍然是以發行數量作為定價基礎。我認為這種定價基礎是目前阻礙高效的雜誌訂購直銷實行的最大敵人。
事實是,在一種可靠的新模式建立起來之前,廣告客戶及他們的代理商們仍然會把發行量作為選擇標準。不過,我們這個行業認為,不管是對廣告客戶來說,還是對雜誌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來說,讀者人數才是更好的衡量標準。
對目前的雜誌銷售經理們來說,現在采用的模式隻能使生產在最大可能的效率下達到基礎水平,卻幾乎涉及不到讀者人數方麵的問題。
廣告推銷員們說,要想成功賣出廣告,我們需要這麼多的發行量,所以發行者們必須想出最有效的方式以達到這一數量。實際上,發行部門常常會按照廣告部門的需要而去扮演分包商的角色。
已經到了建立能夠規範各個方麵的新模式的時候了。這是一個讓廣告客戶們可以按照讀者人數而不是發行份數購買廣告的模式。這一模式在有線電視業實行之初就表現良好。有線電視業不僅重視爭取用戶,同時也重視廣告客戶們想要達到的觀眾數。
美國雜誌業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發行量,而是我們是否有足夠多的讀者人數,以及我們是否清楚這個讀者人數。
在和其他媒體競爭廣告市場時,雜誌廣告的銷售代表們通常從不討論在打動消費者方麵,雜誌廣告是否能做到和互聯網一樣有效,又是否能像電視業那樣不斷努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廣告客戶們希望以什麼樣的方式從投資中獲得利益。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計算機會自行訪問Google嗎?當然不會,用計算機的人才會。一位媒體購買者在查看ESPN體育電視網的觀眾人數時,他會疑惑當時有多少台電視開著嗎?
同樣,一份雜誌不會購買或者計劃購買汽車,雜誌的讀者才會。這就是讀者,他們具有雙重身份,而不僅僅是第一個拿到雜誌的人。
其他全國性媒體的廣告有效度,不管其衡量標準是品牌意識、購買意圖、吸引力還是消費者行動,都是以受眾人數而不是以發行量為基礎的。它們的廣告定價當然也是基於受眾人數,隻有雜誌例外。
雜誌業基於發行份數確定廣告價格的做法迫使雜誌進入了廣告孤立的境地,因此已經過時了。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已經不能與客戶及代理商們追求廣告有效度的需要同步。
要想使我們的經營模式跟上潮流,現在就必須進行簡單卻具有革命性的改變。讀者人數,而不是發行量,應該成為雜誌廣告的通行標準。出版商們需要通過向廣告客戶們提供這種基於讀者群數量和質量而不是基於發行數量的通行標準而走出廣告隔離區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