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參股“中華網”,在中美簽署加入WTO的雙邊協議的當天,暴漲每股74美元,超過日平均成交額15倍,創下美國NASDAQ漲幅最大的個股之一。中華網真正啟動尚不足兩年,員工不過百十餘人,其市值已經達到36億美元。而中國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首鋼,員工逾十萬,其市值也隻有110億人民幣。兩相對比,網絡經濟的增長速度不言自明。
互聯網經濟中,電子商務是其重要成分。許多專家認為,電子商務將是21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999年互聯網為美國經濟創造了3010億美元收入,提供了12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電子商務所創造的收入接近1020億美元。到年底,全球因特網上網用戶已達1億人,年增長率約為60%,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0億美元,預測到2000年為2000-6000億美元,按最保守的預測年增長率為200,相當於每半年翻一番。
電子商務的龍頭老大AMAZON,雖然截至1999年10月淨虧損8600萬美元,而其股票則從最開始時的標價漲了23倍,1999年市值達到237億美元。
咄咄稱怪的是,一些投資商明知賠錢,卻硬要像填無底洞一樣把錢丟在互聯網上。難道他們真的錢多得無處可花,隻能到處燒錢,圖個痛快?
答案當然非也。這些精明的投資商還沒瀟灑到拿錢玩遊戲的地步,他們含有深意地說,他們看到的是長期利益。日本的數字英雄孫正義就稱:“我們將做三百年的長期投資。”
他們看到的正是網絡蘊含著無限的商機,是一棵帶來豐厚回報的搖錢樹。而推動網絡前進的,就是那些網絡時代的數字英雄。他們身上集體爆發出來的文化力,創造了一個一個的神話。文化力,在網絡時代真正成為點石成金的魔力。文化力,為網絡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網絡已全麵介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帶動著整個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因特網在不久的將來,要成為人類最重要生產、生活工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這一代年輕人,他們是因特網的衝浪一族,成長於因特網上。他們的生存、生活方式受因特網影響,今後,他們絕大部分時間將花在網絡上,因特網將成為他們生活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
截至1999年底,全球因特網上用戶達2億多人,在全球60億多人口中,利用因特網不隻是極少部分人。截止2000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為1690萬,在12億人口大國所占也很少。而上網的人數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預計到2002年底,全球網民將達到5億。
從這組相比較的數字裏,我們得出兩點結論:一是全球離因特網的普及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二是將要上網的人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因特網的這種發展趨勢表明其間孕育著巨大的市場,誰領先一步,誰就能在這塊大蛋糕中分得一塊。而決定因素就是文化力,那些擁有先進文化力的人才,是搶占這個巨大市場的先鋒。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力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力不僅在顯現其思想觀念、科學技術等智力因素的力量方麵,對社會的促進極為顯著;而且,文化力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對於整個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麵進步來說,對於區域經濟發展來說,對於企業開拓市場來說,文化力是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1)技術創新推動產品的不斷更新。信息和生物技術將使人類的生活和企業發生極大的變化,企業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用新技術來改進產品和提高服務質量,如果固步自封,安於現狀,則有被曆史淘汰的危險。在壓力和挑戰麵前,企業隻能是不停地推動技術創新,把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開發,把智力、知識注入到產品開發之中,用更新的產品去滿足大眾的不斷變化的口味。
(2)現代商品中的知識含量、文化附加值越來越高。商業文化體係中起著重要載體作用的是商品文化,它包含商品的文化內涵、文化附加值與文化特色,凝結著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個性和審美意識,展示著一定的文明水平,構成了商品流通和商品布局的內在依據。而商品的文化含量越大、文化附加值越高,它的輻射能力便越強。現代商品開拓市場的這一趨勢,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發展,人們也必然會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3)文化優勢取代自然資源優勢。綠色革命與材料科學革命的興起已經降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擁有自然資源並不一定能夠致富,自然資源貧乏也未必是致富的障礙。網絡革命使全球資源網得以形成,而且還發展出一個世界性的資本市場。信息社會使擁有資本積累不再具絕對優勢,而擁有掌握文化知識的人才才是真正優勢。加大文化智力,就是擁有明天的經濟,文化力是極為重要的資源。
(4)文化精神紐帶與物質利益紐帶相輔相成。要在國際的經濟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企業之間僅僅靠物質利益紐帶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文化精神紐帶。文化精神紐帶可以凝聚企業力量,結成割舍不斷的紐帶,把企業文化提升為一個精神力量,成為增加企業競爭力和開拓力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