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發展基礎作用。即生產力的發展是文化力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可以為人類生存提供物質基礎,也可以為文化力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文化力對於生產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精神支撐作用和智力牽動作用兩個方麵。
一是精神支撐作用,即文化力是生產力的精神支柱。無論是文化力還是生產力,都需要有人去參與。人和勞動者是最活躍的因素。人從本質上說是文化的動物,人既是文化的主動者,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文化;人又是文化的受動者,時時處處受自己所創造的文化製約。無論東西文化,都與它們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相聯係,文化首先是一個精神世界和價值世界,它與理想性和超越性等人類精神、實踐的特性相關聯。
二是智力牽動作用。即文化的智力內涵牽動現代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現代教育,既是文化力的重要因素,又是生產力的關鍵因素,更是文化力作用於生產力的首要的中介因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技教育發展水平和國民精神文化素質的競爭。
在文化力與生產力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中,還有一個反向作用和負麵效應的問題。從總體上說,就是反文化力與反生產力的關係。一般來說,反文化力帶來反生產力。反文化力是指糟粕文化及其環境所造成的反向作用和負麵效應。反文化力不僅可以對主文化力和亞文化力產生反向作用和負麵效應,而且會對社會、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反向作用和負麵效應。
反生產力形成原因既有生產力發展的自我原因,又有生產力發展的經濟環境原因,也有文化方麵的反文化力連帶原因。這些不良現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精神毒害和政治破壞,有的直接阻礙著生產力的發展,有的間接滯緩著生產力的提高,有的甚至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巨大的破壞。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協調發展文化力與生產力,不能認為因為社會文化既有物質文化力,又有精神文化力,發展文化力就等於或可以替代發展生產力了;或者認為發展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生產力包含了一部分文化力的因素,生產力發展了,文化力就可以自然發展了。
其實,發展文化力和生產力需要並重發展,兩者不能顧此失彼,在文化力與生產力發展關係的總體對策上,理應協調發展,著重發展科學技術是促進兩者進步的最佳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知識經濟時代愈來愈顯現出其巨大的力量。科學文化知識是社會文明的基礎,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科學文化知識的積累,我們就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也不能攀登思想道德的高峰。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我們缺乏緊迫感、使命感、危機感,不及時吸收和擁有最新成果,不占領科學文化的製高點,就不可能走在時代的前列,就會失去自己的先進性,文化力和生產力都很難發揮作用。
2.文化力創造新神話
文化力在網絡時代創造的輝煌,就是在網絡傳播領域不斷出現的一個個新神話。
從1993年美國開始實施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之後,因特網開始了造神運動。盡管很多人對網絡神話視為泡沫,但不少網絡贏得暴利的消息,同樣強烈地撞擊著人們的神經,刺激著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投入網絡,去開拓網絡“西部”。
網絡是否真正有泡沫,還有待時間進一步檢驗,但一些網絡贏得暴利卻是實實在在的新聞。
最早投資YAHOO的日本SOFTBANK公司,1995年11月第一次向YAHOO注入200萬美金時,當時的YAHOO隻有一間雜物房當辦公室。僅過了幾個月,也就是到1996年3月,他們又注入1.05億美元取得YAHOO股份的33%。此後兩個月,YAHOO在NASDAQ掛牌,他們再投入2.5億美元,前後總投入3.55億美元。而YAHOO也沒有辜負投資者的一番美意,掛牌之後股價狂升。這時,SOFTBANK隻賣出2%的股票,就收回4.55億美元,連本帶利收回還賺一個億,而他們手中還持有27%的YAHOO股權及51%的日本YAHOO股權,算一算賺了多少?最簡單的算法是:最初每股十多元漲到了現在的四百多美元,也就是說,最早的本金已經翻了三四十個筋鬥。所以,SOFTBANK的創始人孫正義認為,INTERNET公司的股票價格從長期來看隻有一個走向,那就是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