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絡傳播的主渠道——媒體網站而言,首要的任務就是大力開發信息資源,各媒體網站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社會各界多年的信息積累,有計劃、有組織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
新聞單位的網站開發新聞信息資源要以即時新聞和背景材料為主,以其他信息服務為輔,處理好主次關係,使即時新聞具有更深廣的社會曆史和文化內涵,便於國內外訪問者對發布的新聞容易理解和認識。
各新聞網站在保證介紹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還要從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優勢出發,開辦一些專題性的欄目,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信息內容增強吸引力。要特別注意政治的準確性,提高時效性和藝術性,增強傳播效果。
針對現在互聯網上存在的不少問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指出,對那些利用網絡發布黃色信息,嚴重妨礙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行為,我們要堅決反對,並支持有關部門堅決處理。各新聞單位建立網站和上網要按照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報批,以利於網絡新聞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我國應逐步建立健全網絡新聞管理法規,把網絡管理納入法製化軌道,從各個環節遏製不良信息的網上傳播。因特網是一個開放競爭的文化環境,我們必須有一流戰略、一流智慧、一流科技、一流藝術,使一流文化創造的一流網站脫穎而出。隻有這樣才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網絡文化水平,使網絡文化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推動社會的進步。
8.3創造全新的文化力
生產力是決定社會形態的最主要力量,文化力在信息網絡時代也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力量,在改變社會方麵發揮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因此,在麵向21世紀的網絡時代,我們需要創造全新的文化力,全麵促進社會的發展,繁榮網絡文化,為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把握前進的方向。
1.文化力與生產力
文化力與生產力,在內涵結構上,相互交叉,在運動運行上,相互作用,在發展對策上,亦應相互協調。
文化力,是指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力。文化中存著力量。一種文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它像任何一種有機整體一樣,是靠自身固有的力結合起來的,又是依據一定的規律按自身固有的勢展現出來,發展下去。在形成、建構的過程中,各種文化要素和方麵等自然地產生了一種合力。這樣的力構成一定的態勢。世界各種發展趨勢歸結到一點,就是高度重視文化力的增長,我們應該以強烈的緊迫感和深邃的曆史洞察力來認識發展文化力的極端重要性。
文化力表現在四個方麵:從總體功能上看,表現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向作用力;從外向功能上看,表現為對政治和經濟的相互作用力;從內向功能上看,表現為內部結合的作用力;在繼承功能上看,表現為自身延續和發展的作用力。這種文化力的強弱,是由它的內在因素、結構功能、係統特征為環境因素決定的。對文化力的深刻認識,是以對文化的深刻認識為前提的。文化力的內涵,既包括科技、教育在內的智力因素,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在內的種種精神力量,還包括社會文化網絡,以及作用於現實生活的傳統文化的力量。生產力則是指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調節自然和保護自然而獲得物質資料的現實力量的總和。它是一個複雜的、多元的、開放的、可控的有機整體。生產力是決定社會形態的主要力量。生產力包含著實體性、智能性、運籌性等因素,綜合成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力量。文化力和生產力在內涵構成中,科學技術、現代教育等既是生產力因素,也是文化力因素,並具文化力和生產力的雙重屬性。而文化力的其他因素則是生產力係統的環境因素。因此,文化力和生產力在結構上互有交叉,互有包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生產力決定文化力,文化力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文化力與生產力都在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兩者相互關聯,相互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偉大真理正閃耀出燦爛的光芒。文化力與生產力關係日益密切,聯係日益廣泛,結合日漸深入,呈現彼此依存、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態勢。
生產力對文化力的作用主要表現為思想根源作用和發展基礎作用兩個方麵。
一是思想根源作用,即生產力是文化力的思想根源。生產力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種趨向的根源。這正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指出的那樣:物質生產的狀況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種趨向的根源,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