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勢與英雄誰更重要的辯論,已經是老掉牙的話題了。但是,在這場鬧劇抑或稱為騙局中,初始隻為圖財的鳳青姐妹確實沒想如此張揚。但,也許是過於美好的開端使得這姐妹倆第一次體會到受萬人景仰的成就感,年過四十,韶華不再的她們似乎強烈的感受到了什麼才是自己人生的意義。到了後來,她們甚至感受到了這樣一個道理———獲取金錢的多少和人生成就的高低分明不是一回事———而這一點,大多數人至多是從書本中知道而畢其一生也無緣親身體會一次的。她們深知,如今的一切輝煌近乎肥皂泡那般虛無,麵前的薄冰隨時可能讓自己萬劫不複,但成山的鈔票和如潮的讚辭使她們欲罷不能。
客觀的說,一個小村子的騙局之所以能夠演化為後來舉國震驚的詐騙大案,其主導原因究竟是姐妹倆對金錢瘋狂的貪念還是蜂擁而至的受害者不勞而暴富的熊熊欲望,已經很難說得清楚了。
案件後續進程的發展大致如下:
縣城集資額到500萬以後,姐妹倆開始進一步裝門裱麵以招攬財富:她們打著興辦集體企業和發展農村經濟的幌子,派 重利,行重賄,買通基層直至市級的諸多領導,開辦了“青城農業發展商貿公司”。當然,後期加入的、有近十年注冊會計師經曆的孫某對此公司的成立及“發展”功不可沒。
僅僅一年以後,鳳青、鳳蘭姐妹的公司已在全國設立了20多個分公司和120餘個辦事機構。而每個機構成立之初的首要事項就是裝點門麵。於是,巨資購置高級轎車,租用豪華寫字樓,配置頂級裝修成了每個機構的第一要務。
與此同時,姐妹倆一方麵重金聘請政府要員作為企業顧問,另一方麵大施善舉,僅捐贈希望工程一項開支,即達500餘萬。而麵對媒體時,姐妹倆出奇的低調又為她們贏得了“務實女企業家”的美名。
可是,在生活方麵,二人卻極盡奢侈之能事:僅省城一地就有二人豪華別墅各二棟,北京、上海及深圳的分支機構,都有二人專屬的星級“行宮”。吃穿用住,無一不窮奢極欲。此外,為保障自身安全,兩人為自己配備了共20位私人保鏢。
吃在星級酒樓、住在豪華別墅、坐在尊貴“雙R”,姐妹倆這一輩子的所有夢想及夢不敢想,似乎在一兩年內全部實現了。
投資的人雖然都是些大腦短路之徒,但定期的高額利息卻從不曾忘記支取。由此帶來的壓力,每每使得姐妹倆在享樂之餘,有芒刺在背之感。公司成立兩年頭上,一個分支機構的辦事員攜公司120萬的集資款潛逃。分支機構經理,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事態掩蓋未報,妄圖通過私力調查解決此事,但最終未能成功。當事件材料放上鳳青辦公桌時,當地公安局局長早三天收到了同樣的東西。
鳳蘭立刻無所適從,而鳳青也預感到了事態的嚴峻。
“這件事也許就是那多米諾遊戲的第一張骨牌,我們該隱退了。”姐姐如是說。 三天後,當姐妹倆以外出考察名義持半年前辦好的商業簽證訂購赴美機票時,這一消息即刻被省公安廳獲知。
“給她們機票,不要打草驚蛇。在機場實施逮捕計劃!”廳領導指示道。
一周以後,姐妹倆成功歸隱。隻不過沒有按預計抵達美國,而是成了省城看守所的階下囚。
半年後,在檢方的起訴書中,是如此記載姐妹倆的“豐功偉績”的:
張鳳青、張鳳蘭姐妹,……涉嫌集資詐騙罪,共計騙款人民幣8876.3355萬元,其中,除1633.232萬元已以利息形式償付被害人,2024.8825萬元已被追回以外,其餘款項全被二人揮霍,無法追回……經查,二人所設立公司及分支機構,無一按營業範圍進行實際運作,皆為二人為詐騙所設立的空殼公司……該案涉及被害人13096名,分別來自26個省、市、自治區及直轄市。其中已證實有兩被害人由於所謂“投資”行為欠債過多而自殺身亡,多人精神受到嚴重損害,家屬已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要求……“教訓是慘痛的,張鳳青是難逃一死了,張鳳蘭這輩子恐怕也難出高牆。”檢察院張院長看著公安局經偵處的劉處長感慨道。
“你知道姐妹倆交代問題後對我的請求是什麼嗎?”劉處神秘的問。
“求你看在她們坦白的份上建議我們從寬辦理?”張院的回答幾乎沒有遲疑。
“哈哈,你錯了,她們請求我千萬別放她們出去。”劉處的回答似在意料之外,可卻在情理之中。 中院的門口,停著兩具嶄新的棺材,憤怒的人群似乎無視現場二十餘名法警的大聲嗬斥,他們紅著眼哭號著,暴跳著,叫罵著,要闖入法庭,把那兩個騙子千刀萬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