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25天頭上,村裏開始盛傳某某人開始投了十萬,才隔了十天就把利息取了回去,居然真的拿到了3000多塊……驟然間,村裏人心浮動:飯桌旁、炕頭上、田地裏、街頭巷尾滿世界都在議論投資的事。眼看離一個月的期限還差兩天,在集資辦周圍掛愁的人們終於憋不住了。那天早上,“集資辦”迎來了第一個顧客———村東頭的李嬸。她反複詢問了所 有的細節並得到辦事員彬彬有禮而又不厭其煩的解答後,才交出了她那幾乎被手心兒汗水浸濕的一筆投資———3000元人民幣。當李嬸詢問之際,周圍轉悠觀望的村民已經把辦公桌圍得風雨不透。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還沒到中午,“集資辦”門前竟然排起了30多人的長隊。午飯後,村東、村西、村南、村北的四方村民聞訊而來,人潮湧動,熱鬧非凡。由於人太多,後來的人索性不再排隊,開始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兒的開起了小會兒或打起了撲克。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紅色的光暈———畢竟還有一天多的時間呢———大家都暗自慶幸著沒有讓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自己手中溜走。
遠處寶馬車裏,鳳蘭緊緊抓住姐姐的手,兩個眼像是不認識鳳青一樣審視著她。
“他們真的來交錢了啊!”
“這還得多虧你找的那幾個親戚啊,咱給他們的好處可是沒白花。要傳小道消息,還得說老婆子的嘴好使。”鳳青看著鳳蘭那驚訝的臉,得意的笑著道。
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得以在這個北方的村落裏再次印證。事情的發展似乎一切盡在把握,但其勢頭之洶湧,連鳳青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大大低估了農民們融資的渠道及致富的熱情。僅僅兩天,兩姐妹手裏的集資款竟然達到98萬元之多。
而且從最後一天的情況看來,周圍的村民、縣裏的人甚至是省城裏的幾個大戶也表達了強烈投資意願,希望能成為股東。姐妹倆原本是打算好集足50萬後就一走了之並找個地方終老餘生的,但麵前的這條金光大道是如此炫目,甚至都不用自己再去開拓,財富就滾滾而入,又如何放得了手呢?
一不做,二不休。鳳青決定把集資地搬到縣裏去。
“不要直接去省城,那裏目標太大,容易被查。”鳳青謹慎的對鳳蘭道。
“就算是到縣裏,也不比咱們這村裏啊,萬一有人心細些,咱們老底可就穿了。”鳳蘭顯然有點猶豫。
“這年頭,規規矩矩的有幾個發財的?你說你幹正當生意,那才沒人把錢投給你呢!”鳳青的話妹妹不能不信。
“那咱們總說在俄羅斯有大買賣,可咱們做什麼大買賣?
咱們什麼都沒做!”鳳蘭還是沒底氣。
“是什麼都沒做,可誰知道?第一個投資的人肯定懷疑,可到第一百個就絕不會再懷疑!往裏扔錢的人多了,每個人就都成了咱們的說客,哈哈。”鳳蘭真佩服姐姐,什麼時候都是那麼的胸有成竹。
“可咱們也不能坐在家裏等著發財,有些事情還是得做的,畢竟縣城不同於農村。”姐姐若有所思。
“怎麼做,姐?我現在算是服氣了,你說,我來做!”鳳蘭激動的說。
“把這張照片放大十份,明天中午之前給我。”姐姐把一個紙袋交給了鳳蘭。
“好的。”鳳蘭點頭答應著接過了那個紙袋……S縣的辦公點開張營業那天,鞭炮齊鳴。許多被邀請的縣級領導如約而至。氣派豪華的禮賓隊、明亮雅致的營業廳、明眸善睞的女營業員及幾排尊貴雍容的高級轎車給這個新生機構招足了人氣。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營業廳側麵牆上那張半人來高、鑲在金邊相框裏的照片。稍微有點眼力的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出,那相片裏的主角赫然是前國家領導人×××,而一旁的那個風姿綽約的女人,居然正是張鳳青!一時間,“張鳳青上邊有人,能做別人做不了的大買賣”、“人家中央有人,連省長背地裏都敬她三分”的傳言不脛而走。 那天,初次看到這張照片時,鳳蘭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姐,這怎麼回事?不會是假造的吧?”
“怎麼會是假的?那是我當年在廠裏做婦聯工作時,這位貴人來視察的時候和我的合影。當時我是婦聯的標兵呢!”鳳青的眼神似乎穿越了時空,回到了自己風光的年代。
“哈哈,我明白了,我的好姐姐,你是想用這張照片給咱們做個保護傘?”鳳蘭興奮的若有所悟。
“你沒說到點兒上,不隻是保護傘,還是聚寶盆。”鳳青說完這句就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