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nce網站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10年中,它已為全球150個國家的400萬在線工作者提交了工作申請,綿綿不絕的工作機會和全球有相應能力的人,在這裏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由對接。這裏每年產生的120萬個工作職位,相當於2013年上海市新增就業崗位的兩倍。

美國Elance網站首席執行官法比奧·羅薩蒂的觀點是:“世界上大約有2.3億知識工作者。試想一下,如果你能把2.3億工作者聯絡起來,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你在中國,你仍然可以為舊金山的公司工作。如果你的企業在舊金山,你仍然可以雇用澳大利亞的員工。”

Elance提供的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中,還包含著一份屬於全人類的新品質。過去的社會分配往往是以國家為收益水平邊界的。而全球人才與資源流動的過程,是一個不平衡的逆向流動,是優質人才向人才密集之地的流動。

地球並不是平的,研究南北、東西差異的學者們提供的數字會描繪出一個山峰高聳、溝壑深陷的貧富差異圖。這個疆界與製度,尤其與國家的邊界休戚相關。

當人類交流的格局改變之後,所有財富等級的溝壑出現了填平它們的新的希望。

“當你變得十分優秀,並由於出色的工作,而樹立起良好的名聲。我們最終就會看到,世界各地的工資都統一了。美國最棒的安卓開發員,或許會和印度最好的安卓開發員掙同樣數額的錢。”法比奧·羅薩蒂說。

於是,那些出行者可能不再需要出行了,他完全可以說著自己的鄉音,守著自己的親人,享受與他的能力相應的世界性分配。那些昔日渺小的個人,今天可以坐在家裏的電腦前,和全世界的人實現著協作和合力,參與全球範圍內的創新和競爭。

智慧稀缺地帶的智慧將不再飄散,財富稀薄地帶的財富將減少流失。網絡可能給強者對弱者隱晦的掠奪套上人類溫情的韁繩。

“2011年4月,北京地鐵10號線,往勁鬆方向,你在讀Ayn Rand’s“The Fountainhead”,我在讀Tony Blair的自傳。我們聊了幾句,你在金台夕照站下車,沒有留下聯係方式,我想認識你。”

這是2011年4月的一個深夜,一個名為“10號線金台夕照”的博主發出的一條信息。在人類前輩的生命旅途中,有多少不可挽留的回眸一望泯滅在歲月的長河中,但這個手持智能手機的年輕人,在留戀的惆悵中便獲得了與偶遇邂逅的可能。他發向網絡之海的詢問迅速被網友轉發達8400多條。99個小時之後,那本該在時光中遠去的女孩含蓄地回應了。

今天,你與70億同類中的任意一個他(她)距離究竟有多遠?一個名為“六度空間”的理論給了我們超乎經驗的答案。

《六度分隔》作者鄧肯·沃茨對“六度空間”的詮釋是:“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很少的中間人與其他任何一個人聯係起來。所以我認識一個人,你認識另外一個人,那個人又認識一個人。而且這樣的聯係鏈條隻有像6個人這樣少的中間環節。我們把它們叫作“小世界網絡”,這種網絡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非常近。”

第一個人類的社交網站,因此被命名為“六度空間”,曾經的百轉千回,曾經的距離和場所消失了,輕輕一擊,包括時間金錢在內的所有交往成本全都變得忽略不計了。

今天,全球社交網絡用戶總數已超過16億,1/4的人類奔忙在社交網站上,占有人們上網時間最多的社交網絡,正跨越國界,跨越種族,讓人們擁有了同一個地球社交圈。

“如果你問現在的人們,什麼東西對他們而言最重要。你會發現並非食物,而是溝通,因為溝通是個人生活、商業、教育、娛樂和一切的基礎。溝通是人類生活的核心。”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曼紐爾·卡斯特爾說。

來自全球860個城市的7900萬居民在豆瓣網上組成的興趣小組達39萬個,幾乎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有興趣相投的人在各自的小組中結交朋友。從“手工達人”到“密集物體恐懼症”,各種各樣共同趣味的人聚集成或常態或奇特的種類繁多的“趣緣群落”。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150定律”提出者羅賓·鄧巴認為:“這是一個‘物以類聚’的模式。英語中我們說,同樣羽毛的鳥彙聚在一起,這意味著,如果你觀察一個鳥群,它們都是同一種鳥。天鵝、鴨子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