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人類學史上,一個主流的聲音認為,整個地球的人類是從非洲出發征服地球的。對於那條漫長的征途,研究者繪出了這樣的歲月和地理上的路徑:大約十萬年前到達了亞洲,又經過了六萬年時間,遍布於歐洲各地。
被整個今天人類和文明深刻記憶的是,哥倫布那場著名的遠航開啟的歐洲向美洲的遷徙,這是奠定人類全球生存格局的最重要的一次遷徙。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移動和遷徙從來都是整個人類文明在地球開發中的永恒動力。以至於當互聯網時代迎麵而來的時候,學者們將“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的移民”與500多年前航海家哥倫布的那次遠航相提並論,而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為了新的生活。
是的,一場超越過去人類經驗的大遷徙開始了。
一
早在20多年前,美國IBM公司便開始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成為最早倡導“在家辦公計劃”的全球性公司之一。這樣的探索是對工業時代人類普遍處境的一次突圍。
龐大的工業組織規定了人類的生活和生命節奏,在確定的工作日,無論你居住遠近,都要在確定的場所去度過確定的工作時間,這成為所有現代城市人和物質運動的鐵律,這種力量在人類所有的大都市裏都創造了一個詞彙,叫“高峰”。
當然,它也造就著工業時代的城市疾病,創造了倫敦曾經的別稱“霧都”、北京今天令人傷感的新風景——霧霾。
今天,IBM共達128000名員工開始回家上班,這是它員工總數的1/3。2011年,僅在美國,IBM的“在家辦公計劃”就節省了大約2400多萬升的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5萬多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惠普,甚至聯邦政府都在探索彈性工作製的實施。在美國,不再擁擠在交通高峰而回到家裏工作的人群已超過1300萬,比1999年增長了44%。
IBM智慧城市項目主管邁克爾·迪克森說:“今天,人們希望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女性則希望工作中有更多的靈活性。”
互聯網提供的自由空間,比IBM的世界要廣闊得多,讓人們不僅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製,讓人們與組織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今天的美國,有1600萬人成為更徹底的自由工作者,他們不再和某一個組織保持歸屬性的關係。他們為互聯網帶來的所有機會而工作,新工作就在案頭的電腦上、就在掌中的手機裏,就在行走的街頭,就在被稱為碎片化的所有縫隙中運行。
《自由工作者的國度》作者丹尼爾·平克認為:“互聯網時代發生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同時,組織機構的壽命卻越來越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比我們工作的組織存活的時間長。以前那種一輩子一份工作的情況越來越罕見了。”
丹尼爾·平克為自己工作已經17年了,他在其暢銷書《自由工作者的國度》裏如此描繪:為自己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
丹尼爾·平克說:“現在的趨勢是,組織更加需要有才華的人,而有才華的人沒那麼需要組織了。這是互聯網時代的高效生活。組織需要人才,而人才不再那麼依賴於組織。”
51歲的“酒窩媽咪”又一次前往攝影棚。她是一位即將退休的醫院護士,因為朋友推薦,她來到了淘寶模特的聚光燈下。
在淘寶網上展示萬千商品的模特們,已經創造了一個職業新名詞:淘女郎。在注冊人數達37000多名的淘女郎隊伍中,接近九成是兼職者,既來自全國各地,又來自千行百業。這些既不需要明確的上班時間,也不需要固定的工作單位的平凡女性們,2012年上半年就創造了超過11億元的總收益。
淘寶網兼職模特鄒銀妹坦言:“一般我現在都是按件算,30塊錢一件,多的時候一天拍100多件也有,那有的時候小單子嘛,四五十件。一個月的收入七八千,將近1萬吧。”
人氣高漲的淘女郎月入萬元司空見慣,也讓“酒窩媽咪”這樣的中老年人有了改變生活的機會。
“工業時代的生產資料,以及創造財富的工具非常之大,所以你就需要一個大型組織來籌集資金,尋找場地,協調大家的工作,由此來創造財富。”丹尼爾·平克說,“今天的生產資料就是一台手提電腦,就是一部平板電腦。”
幾乎所有的人直接或間接都會經曆人生的重大事件——找到終身依賴的確定單位。
在擁有13.5億人口的中國,尋找理想的工作甚至獲得工作機會,是無數家庭的一項工程。新時代伸出了奇妙之手,打開另一條通途,開拓出人們命運的另一片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