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望東方周刊》的創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為傳統的非市場化時政新聞期刊的市場化轉型開了一個頭,更多的變革與創新的實例會在以後跟上來。傳統的時政新聞期刊本身就具有很多優勢,如多年從事時政新聞工作的經驗,對新聞政策及規範有更透徹的把握,長期積累下來的資源優勢等等,若是能在製度上有所突破,逐步實現向市場轉型的話,其前途不可估量。
《嘹望東方周刊》在創刊一年的時間裏,做了大量的識見力非常高且新聞來源特別權威的報道。如《新政壹周年》、《歲末台灣》、《信訪洪峰》、《能源危機》、《平民政治》、《南中國海憂患》、《印度終結中國獨舞》、《中國下一次突破》、《亞洲左派力量重振》、《透明的力量》、《中國重返蒙古》等。這些報道顯示出把握整個國際和國家的大局走勢的高點眼光,體現出以全球眼光來觀察國內政經走勢的新聞視角。而這,正構成了其他新聞周刊所無法企及的《嘹望東方周刊》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這也就是新華社的核心競爭力。對此,常務副總編韓鬆的說法更到位:“新華社作為一個國家通訊社,它實際上有四大責任,它一個是國家通訊社的職能,第二是世界性通訊社,第三個是耳目喉舌,它通過廣泛地收集情況,向中央反映情況,還有一個叫信息總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機構。這麼一個背景下麵,《瞭望東方周刊》最大的資源就是“新華社給辦這個刊物提供了很優質的意識的支持,它把握整個世界和國家的走勢大局的方麵比較厲害。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新聞的操作上麵,就是跟很多部門的聯係,信息源的來源,它能夠提供非常權威的信息源,權威的深度報道,像我們對政治局學習的報道,或者對中央重大決定的解讀,彌補了現在時政報道的缺憾。除了新聞的形式要好看之外,新聞本身要有真的東西,不能老是做一種猜測,或者是老是民間在眾說紛紜。”
毫無疑問,《嘹望東方周刊》在新世紀裏發出這樣誠懇真摯的創刊詞宣言:為了“創建新生秩序”,“我們樂見一切美好的價值和權利在東方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並願以真實的報道和言論貢獻於這一進程。”很值得讀者欣慰。
[附]影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