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三聯生活周刊》(1 / 2)

[創刊時間]1996年1月14日。

[創刊地點]上海。

[創刊背景]

早在1992年,三聯書店就有意恢複三十年代前後頗有名望、由著名政論家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並於同年10月從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借調”其副研究員朱正琳來京負責籌備工作,可惜隻工作了3個月,朱正琳就黯然離去。1993年3月。三聯書店正式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出《三聯生活周刊》。但一直到1995年8月的兩年多時間內,才正式出版4期,主辦單位正式委任過的執行主編就有5位,如錢鋼、徐友漁、朱學勤等。而較大幅度參與過該刊創意、策劃、編務等的首都新聞界、文化界和學術界資深工作者卻達百人。後來由當時任職不久的副執行主編楊浪主持工作,並於1996年1月14日正式出版了創刊號。

《三聯生活周刊》也是我國最早以委托廣告經營權方式合作而引進業外資本的雜誌之一。從籌備到創辦到2001年,《三聯生活周刊》八年間曾四換投資方。三聯書店最早是跟香港的智才企業有限公司合作,至1994年4月共出了五本“討論本”。但由於資金方麵的壓力,周刊被迫宣布休刊。後來,三聯書店多方找尋合作投資方,與泰國華裔傳媒大王林明達的萬利捷公司、深圳廣德光電機械實業有限公司都曾有過短暫合作,但主要還是由於資金問題,至1995年8月1日終於停刊。1995年12月,《三聯生活周刊》又獲得國康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即由該公司(占股份80%)和三聯書店合資組成北京三聯阜康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日期為1996年1月11日),公司經營權期限為20年。而三聯書店則將《三聯生活周刊》的經營權委托給三聯阜康,包括設計、製作、印刷、銷售、廣告工作等,由此而產生的一切收益均歸後者;後者則以廣告費的形式撥付周刊編輯費用。合約期6年,由生活書店《愛樂》雜誌主編朱偉兼任執行主編。《三聯生活周刊》終於在1995年12月恢複出版,為半月刊。2001年年初,由半月刊正式改為周刊。

[作者小傳]

(不詳)

[創刊詞原文]

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

本刊的態度是好像每星期趁讀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閑暇,代邀幾位好友聚攏來談談,沒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輕鬆生動、簡練雅潔而饒有趣味,讀者好像在十幾分鍾至二十分鍾的短時間內參加一種有趣味的談話會,大家在談笑風生的空氣中欣然愉快一番。

且做且學,且學且做,做到這裏,除在前進的書報上求鎖鑰外,無時不惶惶然請益於師友,商討於同誌。

曆史既不是重複,供應特殊時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糧食,當然也不該重複。

[焦點評析]

《三聯生活周刊》實際上是鄒韜奮當年的《生活》周刊的翻版,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領略其內涵,並從中窺見到精神的傳承是其辦刊的底蘊。

《三聯生活周刊》在其雜誌征訂的宣傳中這樣聲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