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新民叢報》(2 / 3)

梁啟超主編《時務報》時,已經聲名大噪,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窮陬,無不知有新會梁氏者。戊戌後的幾年裏,他更成為中國輿論界執牛耳者。《清議報》、《新民叢報》不脛而走,梁氏所宣傳的新學說、新知識,使無數人傾倒,他幾乎將整個思想界造成了他的天下,全社會都受他的影響,接受他的領導。1902年,黃遵憲在致梁啟超的信中稱:“《清議報》勝《時務報》遠矣,今之《新民叢報》又勝《清議報》百倍矣。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於此者矣。羅浮洞中一猴,一出而逞妖作怪,東遊而後,又變為《西遊記》之孫行者,七十二變,愈出愈奇。吾輩豬八戒,安所容置喙乎,惟其合掌膜拜而已。”後來的學者對梁啟超的宣傳業績也給予極高的評價,李劍農稱他是“言論界之驕子”,林語堂則將他視為“中國新聞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梁啟超之所以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首先在於他準確地把握了時代的脈搏,適應社會變革的要求,宣傳了一整套先進的、新穎的資產階級思想學說,用新的現代意識、現代理論來闡發自己的政治主張,為正處在新舊過渡時期的人們開啟了智慧的源泉,指出了前進的方向。如在創刊詞中,他宣傳要“維新吾國”必“先維新吾民”,這是因為“中國所以不振,由於國民公德缺乏,智慧未開,故本報專對此病而藥治之”。梁啟超在其《新民說》中,號召人們必須具有資產階級愛國思想和獨立自主的奮鬥精神,人人“自護其權利”,“勿為古人之奴隸”,痛斥漢學宋學的種種封建傳統學理觀念,號召“勿為世俗之奴隸”,而大力發揮勇敢進取意誌。從創刊詞生發開去的這種宣傳,結合對西方文化學術思想的大量介紹,完全符合當時人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需要,因而受到熱烈的歡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郭沫若在《少年時代》中說:

梁任公在當時確實不失為一個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國的封建製度被資本主義衝破了的時候,他負戴著時代的使命,標榜自由思想而與封建的殘壘作戰。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習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換句話說,就是當時有產階級的子弟——無論是讚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禮的。

19和20世紀交替的數年中,隨著新學堂的興辦和科舉製度的廢除,產生了新式知識分子群。這批人二十歲上下、血氣方剛、誌向不凡,他們不滿清廷的專製統治,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強烈要求改變現狀,對新思想、新知識充滿渴望。讀了梁啟超的宣傳文字,他們眼前頓時呈現出一個氣象萬千的新世界,無不歡欣激動。《新民叢報》第16號曾刊載一篇《讀新民叢報感而作歌》,其所受感動激勵,可為上述作一印證:

甌濱一士空山居,朝朝局促困書帷,忽從海外得鴻秘,腦球意界頗發舒。有時徘徊起立疾撥扉,驀然狂走周旋數十圍,思想自由入非非,忽躍九天忽蟄九淵腦電飛。有時放眼碧海窮尾閫,潮來潮去洪鈞。大氣相吸噓,曉日初出月溢湧,丈夫對此生雄圖……

梁啟超的貢獻較同代的任何人都大。“這種大量新鮮知識打開了原來隻知四書五經孔孟老莊的封建傳統文化的人們(特別是青年)的眼界,看到了世界原來有那麼大那麼多和那麼豐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種新鮮知識中,介紹進來了大量新鮮的理論、觀點、標準、尺度,使人們知道了原來除了古聖昔賢之外,世界還有那麼多精深博雅的思想和道理、原則和方法。也正是從封建文化與資產階級文化這種對比映照中,才使人們更感自己民族的落後,才更強烈地燃燒起救國和革命的熱情。一切夜郎自大、坐井觀天、抱殘守缺、因循守舊,都在這種知識和觀念的宣傳介紹中不攻自破,褪去神聖的顏色,失去其不可侵犯的尊嚴,而受到理性的懷疑和檢驗。這就正是啟蒙的力量和啟蒙的意義。”美國學者張灝認為:梁啟超比五四青年更早促進中國文化由傳統向現代轉化。他指出:梁啟超塑造的一代新民。與現代中國之間的聯係,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他還說:“梁啟超的國民理想看來對過去半個世紀來各個思想流派中的絕大部分中國知識分子都有著持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