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國聞報》(2)(3 / 3)

就必須要重新製訂人才考試選拔辦法,另辟選拔人才的途徑,廢除八股、試帖、策論等舊的科舉科目。

至於革新人民道德一事,在三件事情當中最為困難。……甲午戰爭時期籌辦海防,製造水底碰雷和開花炮彈,竟有用鐵滓泥沙以代替火藥進行裝填的事情。外國報紙就此事發表評論,說中國人為了幾兩銀子的區區小利,竟不惜置國家於破軍殺將、失地喪師的境地而不顧。所以,中國現在的失敗,以及將來的危亡,都不能說是意外的不幸!這件事已足以讓聽者發指,還用我說什麼呢?然而,各位也是否曾經探求過這件事的根本所在,並進而尋找到其中的原因呢?

原來,自秦漢以來,國家治理人民雖有寬嚴之別,卻基本上都是以奴隸對待人民。雖有赦免的規定,卻是對奴隸的赦免;雖有安撫的言行,卻是對奴隸的安撫。這樣,在上之人既視人民為奴隸,則人民亦以奴隸而自居。而奴隸對於主人,隻不過是因為受形勢條件的製約,沒有辦法隻得這樣,並非他們心甘情願。他們並不是出於熱愛其國家和君主,而與之保持這種關係。所以,當形勢可靠,國家的法令製度還具有效力之時。他們還能嗅靴犁麵,胡天胡地,將在上之人尊崇得至高無上,將自己貶抑得極其低微,這都是在別人的誘勸之下這樣做的。一旦形勢發生變化。法令失去了權威,他們則隻知自己的利益,一齊起來棒打主人。所以。出現上麵所提到的情況。又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

所以,到現在這個時候,要想革新中國人的道德,以同心同德,一致禦侮,就必須要用一個辦法讓大家都來把中國當成自己的。顧炎武說:“民眾不可能沒有私心,聖人治理天下,就在於合大家之私而成為公。”然而,怎樣才能讓大家都來愛中國呢?我的回答是:在北京設立議院,讓全國的各府、縣公選府尹和縣令。就是這種辦法。要想人民忠愛便得如此:要想振興教化便得如此;要想充分利用地利便得如此;要想道路開通、商務興盛便得如此;要想人民潔身自好修養道德以達良好的境界便得如此。嗚呼!即使聖人再生,也不可能改變我的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