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互動教學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互動教學法營造出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的關係,讓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其中,在回答對方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實現教學相長。雖然是教師與學生都參與其中,角色卻有不同,教師依然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者,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許多要求。
第一,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事件分析能力,對學生懷有高度的責任心。互動教學法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不僅精通本課程理論,還要了解相關課程的知識,並且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具備一定的分析評論能力。具體地說,任課教師既要熟知所教課程的知識和理論,也要熟悉相關課程的知識,還要具備所教課程應有的教學技能,包括簡明地表達相關知識的能力,深入淺出地闡釋相關理論的能力,科學地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既要有相關的知識積累,又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了解改革步伐,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此外,任課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探索能力有準確的了解,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中要甘願付出辛勞,還要求教師與學生要有更多的交流,更多地關心和了解學生,為合理設計問題提供條件。
第二,教師必須選擇好教學參考資料。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是規定好了的,教材中包含很多理論問題,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參考資料有很多,選擇合適的參考資料需要教師做大量閱讀之後再進行篩選。參考資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是學生能夠讀懂並掌握的,具有可讀性,讓學生願意去讀。合適的參考資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為提問、回答和討論提供豐富的素材,為他們在課堂上提問和回答做好充分的準備。合適的參考資料還要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三,教師必須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控製課堂進程,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課前要確定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互動教學方式。對於采用“答問式”方式教學的內容,要充分估計學生在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廣泛閱讀相關理論文章和時事評論,以確保在課堂上盡可能準確而全麵地回答學生的提問。對於采用“問答式”方式教學的內容,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準確估計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社會熱點的思考能力,設計出難度適中、有啟發性的問題,以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經過思考之後回答出問題。對於采用“討論式”方式教學的內容,要精心選擇材料、提出討論題目,充分估計學生在討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控製進程,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慢就沒有了緊張感,學生不能做到始終都圍繞論題在開展討論,太快則超出學生的思考能力,不能將論題討論得很充分。
互動教學法揚棄了傳統教學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他們對於現實社會的關注度和責任感。現在的大學生主體已經是“90後”了,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生長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物質生活極大改善的年代裏,在祖父母和父母那裏得到了許多關愛,在校園裏長大的他們對於現實社會的關注度不夠,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更關注數字計算、機器運轉,忽略外麵的世界。互動教學法讓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培養他們基本的政治素質,同時,也更為具體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是與民族、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的,從而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在踏入社會後,更好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