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寬鬆的環境下,人的身心處於充分放鬆的狀態,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理論,也更容易體驗到豐富的情感。創造寬鬆的教學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氣氛活躍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的環境下,人們以開朗樂觀的心態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會更加主動地參與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思想道德觀念的引導、傳授和教育,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下學到知識、受到熏陶,在快樂中得到情感的提升、情操的陶冶。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出愉快的氣氛,就必須勇於拋棄陳舊、迂腐的傳統觀念,放下夫子式的嚴肅刻板的麵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即使是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但隻要是積極認真的態度,就要予以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會因此感到愉快,並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特長,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的關係,學生在學習中有充分的民主權利,這種和諧的關係使教師和學生在交往中受到尊重、得到滿足,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中,自願與教師合作完成課程,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第二,創設情景與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的理論是書麵語言,有些枯燥,教師要把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具體而生動的教育情境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模擬生動鮮活而且典型的現實生活情境。課堂上的模擬活動可以減輕學生在參加現實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可以增強學生在現實社會交往中的自信,有助於他們投身社會後表現得更好。學生會在模擬活動中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真實世界的活動來達到教學目的。進行模擬活動設計時,可從貼近學生生活和所學專業的事件中選取場景來設計模擬活動,學生更為熟悉也更容易置身其中,讓學生感覺親切、直觀,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通過思考和討論,獲得新的思想情感,達到價值觀念的認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拓寬了課堂教學的視野,而且學生在真實情境再現中體會到矛盾與問題,做出正確抉擇的過程,從而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此外,還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再現情境、渲染情境。反映曆史事件的音頻和視頻是對人物和事件的再現,能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一些重大理論的提出過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的原因,生動形象地反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重大意義,在輕鬆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還有一些影視作品與教學內容有很大關係,在對影視作品故事情節的簡明講述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逼真的教育情景,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手段。影視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能夠在情感體驗中引發青年學生的共鳴,進而形成並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片《再見列寧》能使學生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製度有更多的認識,對和平演變和蘇東劇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諸多變化有具體的認知,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探索過程的艱難性也有更多的理解,從而更加堅定社會主義道路。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能使學生感受到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為國家為人民的艱辛操勞,體會到他們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深重責任感,對我國社會主義探索中的曲折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創設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習氛圍。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學就開始了,思想品德課、政治課學了一年又一年,上大學後還要學,所以學生可能會產生厭煩情緒,也會認為書本上的知識早已學過而缺乏興趣,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一個開放的平台,將課堂塑造成一個有待探索的世界,引發學生去探索的積極性。實際上,不同學習階段的思想政治課是不同的,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於讓學生對理論有理解和認知,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基本的掌握。理性認識的基礎是感性認識。開放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加深情感,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技巧,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在價值衝突中學會做出正確選擇,在複雜的社會變化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在教學中,選擇學生熟悉的或者經曆過的,而且值得探究的問題,組成合作交流小組,為學生搭建交流平台,教師在交流過程中不能以法官的角色審視和挑剔學生,不能讓學生以揣摩教師的意圖來做出判斷和選擇,不隨意給學生的觀點做出判定,而是以設問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隻做引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學生在充分的交流中領略多種不同的思路,了解他人不同的思考方向。學生在交流辯論的過程中還可能碰撞出火花,會產生很多教師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新思想、提出新問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成為思想交鋒的場所,充滿思維的開放性和思想生成性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也能鍛煉教師的應變能力,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體驗式教學法重在體驗,在課堂上需要重現真實情境,然而火熱的現實生活是不需要重現的體驗機會。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為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於實踐。在集體生活、社會生活的實踐中進行青年學生的體驗式教育,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學生利用周末和節假日進社區獻愛心,到特殊教育學校支教,在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得到道德提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可以到工廠、公司去,親自感受改革開放後在經濟建設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去,親自體驗農民生活改善情況,認識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要性,發現仍然存在的有待進一步解決的矛盾和問題。體驗式教學法能夠增加學生對於現實社會的認識,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充滿競爭的社會環境,將自身的發展與他人、與社會結合起來,在為他人、為社會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