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實踐性原則。案例教學中,學生在了解案例之後,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自己了解理論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改革的時代背景與必要性,認識當前社會發展中出現一些社會問題的必然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設想解決問題的路徑,增強個人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案例教學區別於傳統教學方法的獨特性在於,它不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純的單向的知識傳授,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對案例進行分析,在實踐中解答案例的問題,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聯係。案例教學法旨在強調學生在實踐中實現理論的學習、得到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的直接參與為手段,實現豐富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呈現”、“思考討論”、“案例點評”等模塊設計來實現“以案論理”的理念,將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結合起來,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問題域的拓寬、發散思維的引導等教學設計,雙向互動的模式激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思維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案例教學不再是教師想灌輸什麼就灌輸什麼,學生不再僅僅是被動服從的地位,而是摒棄了“一言堂”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案例、多媒體課件、理論講授、思考討論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形成全方位的、動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和體係,培養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能力,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真正領會理論的實踐意義,將學與用相結合。
第四,時效性原則。當前我國社會處於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價值觀紛繁複雜,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應對快速變化的形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及時研究形勢的發展變化,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狀況,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當前,價值觀方麵存在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問題主要有: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與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多樣性的矛盾;現代西方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對大學生影響增大與理論評析不夠、缺乏正確引導的矛盾。針對上述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把握社會發展脈搏,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回應當下存在的社會矛盾和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恰當評析社會中存在的低俗、庸俗、媚俗的價值取向,詳細講解某些價值取向背後的意識形態色彩,對西方社會思潮做出客觀的分析,對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引導,對學生思想觀念方麵存在的困惑給予科學的應答。在案例素材的篩選上,盡可能選擇學生熟悉的、與學生較近的典型案例,與當前的社會現實緊密結合起來,與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切身經曆結合起來,保證案例教學的時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對象是現實的人,是活生生的具體的人,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環境的發展變化的影響。以他們所熟知的人物事件作為案例,或許案例本來還是他們所熱衷的、追捧的對象,或許案例本來是他們嘲諷的對象,通過生動的案例教學,讓青年學生展開討論和辯論,在討論中更加明確在不同的價值觀念上到底應該做出何種選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案例,讓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感受社會,在了解社會中發現問題,用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去思考社會現實問題,找出自己的困惑,在矛盾的掙紮、理性的思辨中解答困惑。對案例展開爭論,在不同觀點的爭鋒中來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在問題探究中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