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以“時事”為切入點的實踐教學在“概論”課中的應用(3)(2 / 2)

當然,在談到收獲的同時,同學們也指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有小組組長曾反映,並不是每個組員都出力去完成這樣一項學習任務。有的組員就是起著一種“打醬油”的角色,甚至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有的小組長甚至說所有工作都是有他一個人完成的。筆者對此事也及時進行了調查,找到該小組學生進行談話。如果這樣的話,不能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起來,發揮每一位同學的主體作用,那麼實踐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不過,這樣的小組極其個別,同學們普遍能夠發揚分工合作的精神,完成時事播報點評。還有一個學生們提出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點評小組的同學常會由於覺得點評很難,轉而以補充播報小組時事的內容而代替。課堂上有時會出現播報小組播完時事之後,點評小組同學又繼續說道,對播報小組沒有播報的時事新聞再做一下補充的情況。雖然這樣做,可能讓同學們知道了更多的時事,但是思考不足或者沒有深入思考這樣一個缺點還是廣泛存在的,這就需要今後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使得其點評更加深入,效果更加突出。

經過一個學期時事播報點評環節的實行,筆者發現同學們對時事的關注明顯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而且這種自覺的意識已經建立起來。筆者有幸看到,在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中,有幾個小組的同學的社會調查都涉及到“對時事關注程度”的這樣一個問題。比如有小組在《基於手機媒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移動學習有效性探究》的調查報告中,對影響大學生關注時事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們指出,媒體的娛樂化趨勢和追求點擊率的商業追求,使娛樂新聞或者那些小道消息、坊間輿論很有市場,很容易對大學生形成誤導。同時,在開放式的大學教育和價值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影響下,越來越少的學生在本專業學習之餘對時政熱點保持關注,更多的學生被八卦娛樂的媒體熱潮所席卷,對當代大學生政治素養的養成和提高極其不利。這與筆者所注意到的大學生對時事關注較少是吻合的。這個小組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移動學習的實驗探索中,選擇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微信平台作為實驗工具,每日向同學們推送包含黨政理論動態、國際國內大事、社會熱點和生活哲理四個方麵內容的消息。通過三種不同類型組合消息的推送,調查結果顯示,以某一時事熱點、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為主題,采取對這一主題深入探討的方式來組織推送的消息內容的方式優勢最為明顯,也最受實驗對象認可和歡迎。通過同學們實驗反饋的結果,也從一個方麵證明了課堂上通過以時事為切入點,從初步了解到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再到學習理論、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種學習路徑是能夠被學生所接受和認可的,同時也是有效拉進理論與現實的距離,引起學生對學習理論興趣的有效方法。